“5·12”地震灾后黑龙江援建四川剑阁十年回访见闻
2018-05-13 23:32:0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重建后的剑门关高级中学。
5月11日傍晚,一辆大巴车自成都双流机场一路向东北方向奔驰。从哈尔滨出发至此,已历经15个小时的颠簸,仍未抵达此行的目的地四川广元。
在这辆车上,有几人的身份“特殊”,黑夜里赶路,他们的心中别有一番滋味。当车行至距广元市38公里处时,车上突然有人说:“看,那就是剑阁县!我们要‘回家’了!”
说此话的是黑龙江省原援建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现省住建厅总工程师高起生。“这是龙江大道,那是剑阁中学!”高起生激动地为人们指点着,如数家珍。5月12日凌晨,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满载着黑龙江党政代表团一行的车辆驶过剑阁县,此时城内灯火璀璨。
5月12日清晨,记者走上四川广元市街头,只见这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川广元市是“5·12”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市。十年来,在党中央和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黑龙江、浙江等地省委省政府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倾情帮助下,灾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今,这里马路宽阔,车流不息,高楼耸立,一派繁荣景象。
广元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少敏告诉记者,街道两旁的住宅楼均价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一般户型建筑面积约70平方米~180平方米。如今,绝大部分广元市民都住上了这样的新楼房,过上了安稳幸福的生活。
一路驱车,黑龙江党政代表团一行由广元市走高速公路抵达黑龙江省援建的剑阁县。剑阁古称剑门,建县已有1700余年,十年前在“5·12”地震中经济社会受到重创,全县因灾损失达203亿多元,成为全四川省18个极重灾县之一。危难时刻,黑龙江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火速驰援。按照打造“龙江第一县”的援建目标,两年投入15.5亿元,实施重建项目146个,超额完成援建任务。
记者在此行中了解到,黑龙江援建剑阁过程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建与发展并重,注重基础性、战略性、民生性项目援建,改善了该县的交通、水利、城镇、社会事业和产业基础设施条件,破除了发展瓶颈,促进了该县经济结构大转型。
5月12日上午,当来自黑龙江的一行人到剑阁县一下车,立即被当地党政部门前来迎接的人员和当地群众拥上来围住了。当地志愿者马晓曼握着记者的手,连连说:“黑龙江的亲人们回来了,亲人们回来了!”
剑阁县旅游局副局长徐婧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说,黑龙江的援建项目中,包括剑门关古镇改造、剑门关关楼重建、剑门关隧道、剑昭公路、国道108线翠云廊段改道等项目,投资总额达1.52亿元。自2010年起,剑阁县人民为回报黑龙江的真情援建,决定在剑阁县境内所有旅游景点均对来自黑龙江的游客实行永久性免收门票待遇。果然,在剑门关景区大门旁“游客须知”上,记者看到有一行字十分醒目:黑龙江籍游客凭个人身份证件免费进入景区。
走在剑门关景区的石阶上,徐婧介绍,在黑龙江的帮助下,“5·12”地震后修复、重建的剑门关,游览景区面积扩大了50倍,增加了数十个子景点,为后来创建国家级5A景区打下了坚实基础。“十年前游客来看看关楼,半小时就够了,现在景区除了有关楼,还有索道鸟道,有玻璃观景台,景点多得很,上山下山,认真看完得两三天才行!”
据了解,2017年,剑阁县接待游客7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亿元。其中因“剑门关效应”带来的游客占一半多。剑门关全年实现票务收入达到2.11亿元。
在剑门关高级中学,李华民老师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大地震前这所学校叫做剑阁县沙溪中学,地震使原沙溪中学老校区全部沦为危房。学校的供水、供电系统全部瘫痪,全校学生只能在板房内学习,在帐篷内住宿。就在那个危难的时候,是黑龙江人民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新校舍很快重建并升级,成为广元市优质名牌中学。
记者一行来到时,恰逢课间休息,孩子们在操场做操、踢球,活泼灵动,开心的笑容绽放在脸上。学校老师说:“黑龙江对学校的重建做出巨大贡献,这也成为我县教育脱贫的重要起点。”
短短一天,在广元市,在剑阁县,在青川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雾霾散去,当年的灾区迎来了巨变。同时,记者也时时刻刻体会到当地各界人士和群众对黑龙江人民的浓浓感激之情,他们以各种方式表达着对黑龙江人民和全国人民的谢意。
正如剑阁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世忠所说,回首十年,在剑阁,在广元,灾情发生后来自黑龙江及全国各地的千里驰援,无论是迅即完成的过渡性安置,或是艰苦卓绝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无论是激战正酣的脱贫战役,还是进军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贯穿其中的,是兄弟省市县的深情厚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的磅礴力量!(□文/摄记者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