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夫妻哨”守望大黑山28年 只因这份责任担当

2018-05-20 22:13:03 信息来源: 黑龙江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黑龙江日报5月20日讯 一路崎岖颠簸,暖阳、残雪相伴。日前,记者一行从黑河市区出发,驱车85公里到达爱辉区727林场。继续往山上走,1小时后,大黑山474瞭望塔在密林中依稀可见。

  史贵玲夫妇是大黑山防火塔瞭望员。妻子曹桂兰身着防火服引我们上塔。脚踩在干枯的野草上,融化的雪水即刻从地面渗出来,没湿了鞋子。20多米高的塔上,史贵玲有节奏地移动身体,调整着视线,正在专注地瞭望。

  不畏艰辛,只因这份责任担当

  海拔867.4米的大黑山地处群山深处,是小兴安岭主峰,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工作枯燥,驻守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1990年3月,刚刚初中毕业的史贵玲成为大黑山474防火塔瞭望员,那年他仅有16岁。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透过一台望远镜,24小时守护着大黑山区域4.6万公顷的森林。这一守一护间,28年倏忽而过。

  2003年,因丈夫常年一人在瞭望塔上风餐露宿没人照顾,妻子曹桂兰毅然放弃了市里条件优越的工作,陪丈夫当起了瞭望员。从此,夫妻二人的工作生活全部都在这座面积仅4平方米设施简陋的瞭望塔上,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大黑山的“夫妻哨”。

  坚守岗位,担当责任,是夫妇俩对这份工作的承诺。大黑山位于重点森林火险区,一年四季气候反复无常,瞭望台远离林场场部和村屯,各种生活用品必须从场部挑上去,粮食蔬菜经常送不上去,他们最常吃的就是易储的白菜、土豆、萝卜。到了严冬,这些蔬菜也成了餐桌上的“稀客”,一个冰冷馒头、一杯凉水就是日常三餐。最难的是没有水源。水井没打好之前,每周老史都要到最近的四道沟村拉运,往返一次要走10公里。他们居住的是林场踏查用的简易铁皮房,白天闷热,晚上又冷得厉害。春天蚊子、小咬、瞎蜢“三班倒”,头上脸上被咬的大包这茬没好,新的又添上,还有无处不在的草爬子,身上被叮咬后溃烂发炎留下伤疤历历可数。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没有让他们退缩,夫妻俩轮流值班不间断瞭望,每天甚至观察上百次,保证24小时在岗。

  2012年,瞭望塔通上电,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在这之前,只能靠太阳能发电,当时有限的电力要供应电台通讯,为此他们不敢多用一点电。多年的护林工作让他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睡觉从不关门。“都习惯了,特别是高火险期,从来都不关门,以便有什么情况可以及时发现”……

  不辱使命,只求这片青山永驻

  他们夫妻的工作可以用“任重而道远”来概括。一个小小的起火点发现不及时就可能酿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这就是“任重”。寒来暑往,寂寞和孤独如影随形,有时连劈柴、做饭都成为一种乐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则是“道远”。

  2008年,爱辉区防火检测中心在瞭望塔上安装了防火远程监控设备,需要有人常年驻守。夫妻俩自然成了第一人选。“我舍不得离开这片林子,离开了也不放心”。从此,夫妻二人元旦、中秋、春节等节日也都在这个塔台的“家”中度过。防火期大半年时间里,夫妻俩每天都得爬上26米高瞭望塔,通过望远镜、无线微波远程监控系统不间断监测半径60~90公里的森林,同时也负责瞭望周围6个村子的家火,随时汇报观察区情况并做好记录,确保火情火警及时发现。

  最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是当年秋季嫩江过界火的扑救,那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战役”。当时大火已经烧到了瞭望塔下,情况十分危急。不等曹桂兰说完“注意安全”,老史就已经和扑火队员一起冲进了火海,这场“战役”一打就是7天,7天里没有老史的任何消息。在焦急等待中,老史带着一身疲惫回到瞭望塔。连续7天的扑救使他体力严重透支,一头扑倒在床上呼呼大睡。曹桂兰为老史脱去被树枝刮得满身口子的衣裤和被山火烫得发焦的鞋子,头发、眉毛都有被火燎烧的痕迹,满脸的黑色烟灰,干裂的嘴唇布满血口子,双手烫泡还在向外渗着脓水……

  不忘初心,只为这种信念执着

  硬汉也有落泪时。了解老史的人都知道,他最亏欠的就是家人,每每想到家人和孩子,他都觉得愧疚。

  2002年防火期到来时,曹桂兰已经怀孕8个月,史贵玲带着对妻子的牵挂和愧疚毅然回到山中,而等他再次回到家中,双眼噙满泪花抱起女儿时,孩子已经6个月了。为了照顾老史,曹桂兰将女儿交给家人看管。到了夜深人静时,曹桂兰常常看着手机里的照片,默默流泪。她说:“这些年陪老史当瞭望员我不后悔,就是对孩子亏欠的太多”。

  2011年12月,史贵玲在塔上接到父亲病逝的消息,流着泪走了3个多小时往家赶。在父亲灵前,悲痛和愧疚让他泣不成声。母亲拉着他的手说:“你爸爸想你,可他不怪你,你是为了工作。干好工作就是对你爸最大的安慰了”。母亲的话让他更加坚定了无私守望大山的信念。

  每每说起老史,曹桂兰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骄傲的笑容。当记者问起她老史有没有“不靠谱”的时候,她淡淡一笑讲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当时家里发生了急事,但正处于森防紧要期,无奈之下,老史把妻子一个人留在瞭望塔上。自打上山以来,这是曹桂兰第一次独自承担瞭望工作。夜幕降临,杳无人烟的大山格外寂静,只能听到风刮在塑料布窗户上的呼呼声,一丝丝寒意夹着恐惧,让她连续几天吃不下饭。就这样,她一直熬到了第23天,曹桂兰在随风晃动的瞭望塔上看见老史向她跑来,所有的委屈、恐惧和思念顷刻化成滂沱的泪水,打湿了老史的衣襟。

  “选择了大山,选择守护这片林海,就是要为子孙后代守住一片绿色家园。”28年来,他们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用青春和汗水倾情守护着一方绿水青山;他们忠于职守,冲锋在前,诠释着爱岗敬业的新时代内涵;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书写着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2014年,史贵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15年,夫妻二人同时入选我省“龙江好人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