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伊春市承包育林第一人张英善 一腔赤诚山林作证

2018-05-23 22:12:38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黑龙江日报5月23日讯 迎着春风,记者一行驱车颠簸十几公里来到大山脚下,终于握住了作家笔中描绘的这双大手:毛糙、粗大、有力。

作为伊春市承包育林第一人,乌马河区乌马河经营所退休职工张英善对树木有着别样的情感。他的感人事迹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姜孟之所知晓,专门撰写了《一双手》一文,此文被选入中学、小学课本,并被译为英、法文介绍到国外。

记者见到张英善时,他还在忙碌着。在他承包的一片红松林中,张英善深情地凝望着这些参天大树,一棵棵地抚摸着,感慨万分:“这片林子是我1985年栽种的,吃的苦、受的累没有白费,看到它们,就像看见自己抚育长大的孩子,亲切又满足。”他是大山的儿子,更有颗热爱大山的赤子之心。在青山绿水间,张英善讲述着他的育林故事。

1975年,张英善正式成为乌马河经营所的一名林业工人。那个年代,职工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张英善看着心疼,又心有不甘:“栽不活树,算什么林业工人?我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

1981年,实行经营性承包造林,即个人承包地块造林,3年后视成活情况给付工资并回收林地。张英善摩拳擦掌——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张英善签下了4公顷林地承包合同,成为伊春市承包育林第一人。4公顷林地需栽植1.5万棵树苗,按照当时的进度,每人一天栽400棵,4公顷林地得干40天,春季造林的最佳时间只有20天。有人说张英善好大喜功,有人说他是为了挣钱,张英善不去计较,他要用事实说话。

还没到造林季节,他就开始上山刨穴,进行试造。到了4月份造林时节,他和妻子天亮前起床,背着上百斤重的树苗走七八里的山路到深山中栽树,一干就是一整天。1.5万棵树苗,他们只用15天就栽完了,造林合格率100%。

之后的3年,张英善又分别承包了几十公顷造林地。为保质保量地完成造林任务,他和家人常常披星戴月,忍饥挨饿是常事。张英善说:“栽树是手活。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1000多棵树,10天、20天,一年、两年……他的手糙得像松树皮,干起活来钻心地疼。长年累月地干,腰也受不了,他就站着挖坑,跪着栽树。

“没日没夜地干,不就是为了名和利吗?”面对质疑声,张英善的话语有些激动:“那个年代,我栽活一棵树,公家只给我一厘钱,我们两口子一天干14个小时,也就挣3块多钱。这哪是为钱呀,为的就是让更多的树苗活起来,那是林业工人的本分。”1984年,张英善响应国家号召,开办了乌马河林业局第一个家庭经营性林场。他承包了300公顷造林地,每年造林30公顷,10年造完。靠着一股子韧劲,到1994年末,300公顷造林地经上级验收全部合格,一次性归公。到2006年,张英善经营承包林地的面积已达310公顷,成活率达97%以上。眼下,张英善栽下的近百万棵树,平均胸径已达12厘米,一行行、一片片、一茬茬蔚为壮观。有人曾粗略算过,这些树可为国家创造收益2000多万元。2006年,伊春市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在乌马河经营所拉开序幕,张英善承包了10公顷林地。当年,他在这片林地内栽下10000棵松树。2007年,他又栽下松树4000棵。如今,这些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省级劳动模范、育林功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张英善都没放在心上。张英善动情地说:“小树苗一点点长大、一片片成林,我是看着舒心、干着有劲。我对树木、森林有一种别样情怀,种树,对我而言,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爱好、一种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