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转型发展脚步铿锵 老林区焕发新活力

2018-05-23 22:13:13 信息来源:黑龙江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黑龙江日报5月23日讯 巍巍兴安春潮涌动,茫茫林海绿色满园。

伊春人民清晰地记得,两年前,也是大地飞春之时——2016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林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对林区转型发展的殷殷重托,走进了林都伊春。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友好万亩蓝莓产业园,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书记的亲切话语,牢牢定格在伊春人民的脑海里,深深镌刻在林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绿色无公害的林区产品供不应求。

两年过去了,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重如千钧,殷殷期望言犹在耳。伊春的转型发展交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近日,记者沿着总书记伊春之行的足迹,再次来到这里。

生态开发区协调发展绿更浓

走进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一派安静详和的景像。车间里,却是另一番景致了:机器轰鸣,到处是忙碌的身影,空气中弥漫着蓬勃向上的力量。

伊春中盟森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从德国进口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淬取设备正在工作,很是“高大上”。中盟公司办公室主任矫健介绍说,这款设备正在生产南瓜籽蛋白粉,产品附加值很高。而在另外一个车间,工人们正在筛选松籽果仁。矫健说,果仁主要出口欧美,每年生产果仁用原料就在2000吨以上,这对林区产业发展是一个巨大拉动。

据介绍,伊春中盟的红松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4.3亿元,现已完成全部投资,2017年完成产值2117万元,安置就业145人。植根于红松的故乡,伊春中盟对企业的未来前景充满信心。

在生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一袋袋桦树汁浓缩还原液排列得整整齐齐,这可是企业生产的“宝贝”。公司总经理徐澍介绍说,桦树汁的提取时间只有20天左右,特别有限,所以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提取尽可能多的原液,浓缩保存,作为企业生产的原料。白桦汁口服液、白桦汁酒这些颇具林区生态特色的产品就这样从这里走向市场。

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刘军兴奋地对记者说,2016年总书记到伊春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我们开发区。总书记特别关注林区转型发展,这对于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虽然仅仅两年时间,但生态经济开发区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军说,生态经济开发区两年来投资3900多万元,新建了蒸汽管网、污水管线等配套设施,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坚持“腾笼换鸟”思路,对生产停滞、改变厂房用途、与投资承诺严重不符的20家企业实施清退,盘活了闲置土地,为新进企业预留了更多空间。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85户。

刘军兴奋地告诉记者,园区以打造“原生态森林食品”和“林都北药”品牌为重点,集中力量上大项目、好项目。两年来,续建重点产业项目4个,其中,黑尊黑木耳产业化项目,累计投资5.1亿元,实现了年产黑木耳二级生物菌种2000万包、三级菌包5000万包的生产能力;高锶矿泉水加工项目,累计投资2.35亿元,现已完成大桶生产线安装,包装机、压缩机、水处理机器等已完成安装调试,项目完成后,建设规模可达到年产60万吨……

这些项目正在汇聚成林都伊春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伊春人在老林区走出新路子的征途中扬帆远航。

蓝莓产业园多元发展路更宽

走进友好万亩蓝莓产业园,顿觉神清气爽。广袤的大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充满勃勃生机。尽管大地里的蓝莓树尚未吐绿,但阳光温室里的蓝莓已经结果,万株蓝莓秧苗将整座温室装扮得绿意盎然。

在黑龙江伊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1号大棚,现场负责人安晓莉兴奋地告诉记者,总书记到蓝莓产业园时就来到了我们的这座大棚!这座大棚去年生产蓝莓2500多公斤。听说是总书记到过的大棚,来参观采摘的人可多啦!

那一株株茁壮生长的蓝莓承载着林区转型发展的未来。

蓝莓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7年友好区政府为伊春鸿洋公司谋划蓝莓种植基地面积4000亩,全区的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2600亩;伊春伊蓝农科果业有限公司在园区内新建钢骨架大棚30栋,温室2栋,将蓝莓露地种植向棚室种植发展。

蓝莓产业园并非蓝莓“一枝独秀”,这里可是“百花齐放”。

这不,安晓莉引领我们走进另外一座大棚。她指着攀爬在我们头顶上方的绿色秧苗说,这是从美国引进的品种软枣猕猴桃,维C含量非常高,现在已经在上甘岭林业局大面积种植,今年就可以结果了!

这又是什么秧苗?随行的友好农业局副局长刘智自豪地告诉记者,这是航天西红柿。现在,蓝莓产业园里有8栋大棚种植这种西红柿,1公斤可以卖到30元~40元,身价倍增。

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视察时说,发展林下经济一定要注意研究市场。友好蓝莓产业园正在以其多元化发展,向总书记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走出蓝莓大棚,记者又来到产业园的产品展示区。在巩固现有蓝莓冰酒、果干、果脯等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园区重点推进蓝莓系列产品研发,努力形成全产业链条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

蓝莓正在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目前,已有丰园、丰林、广川果业等多家蓝莓加工企业进行蓝莓精深加工,产品远销省内外。园区正在积极与清华大学生物化工学院合作,加快完成蓝莓花青素提取科研成果转化,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

春天,播种的季节。友好蓝莓产业园里,正在播种着林区转型发展的新希望。

黑木耳做活转型文章前景更靓

午后的阳光洒在上甘岭林业局的山林间,隐隐可见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绿色的山林因此更加生机盎然。

在上甘岭木耳产业示范园区,走进高凤香家的木耳大棚,只见一个个木耳菌包被串成线,垂挂在大棚内,长势十分喜人。高凤香说,去年她家承包了8栋大棚,净收入5万多元。今年她承包了11栋大棚。

上甘岭木耳产业示范园区就座落在溪水经营所。溪水经营所,这片总书记两年前视察的土地,正在升腾起加快转型发展闯新路的滚滚热浪。

园区负责人闫平告诉记者,2016年10月园区完成设计,2017年4月5日就实现了木耳进棚。为了抢进度,他们一度14台钩机、50多辆翻斗车同时作业,昼夜不停。几乎一夜间,占地面积380亩的310栋棚室拔地而起,118户林场职工成了这里的主人。

那一排排整齐的木耳大棚,与近在咫尺的山林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2017年,园区培植挂袋木耳558万袋、地摆木耳1442万袋,实现产值6060万元,农户实现增收461.6万元。

伊春市伊林养殖有限公司的阳光温室更胜一筹。公司总经理刘丛仁介绍说,他发明的这种旋转式立体栽培菌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项新技术有效解决了木耳生长所需要的光照、通风等问题,实现了立体栽培。

新技术带来高收益。刘丛仁的黑木耳卖到了300元1公斤。去年产出的1.5万公斤木耳,远销上海、新疆等地,供不应求。

放眼伊春,木耳大棚正在成为漫山遍野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近两年新建木耳棚室1305栋,目前全市木耳棚室达到1995栋。

伊春市副市长白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春市充分依托林区整体化生态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三篇大文章”,着力发展森林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森林生态旅游、林都北药开发、木业加工、绿色矿山等五项主导产业。2017年末,全市“五项主导产业”占GDP比重已达45.8%,同比增长17.2%。

殷殷嘱托,绵绵厚望,正在化为奋勇向前的无穷力量,在伊春的青山绿水间,绘就出一幅幅林区转型发展的精彩画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