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农历: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大庆8个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018-05-28 22:50: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253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资产有多少、收益如何,农民并不很清楚。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就是要使农民在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两个方面,都有获得感。

日前,记者在市农委获悉,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各县区8个省级试点村都已完成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成员身份认定、劳龄登记确认、股权设置、折股量化、合作社组建等阶段工作,全部完成了试点工作任务,并已通过省里检查验收。

目前,各县区已基本完成全面启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学习培训等,将陆续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工作。工作进展较快的大同区等地,已完成区、乡(镇)、村三级培训和召开村级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到今年年底前,我市各县区将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工作,基本完成成员身份认定和劳龄登记确认工作。

据了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集体资产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革,堪称农村改革的“深水区”和“硬骨头”,且各村情况千差万别。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清产核资摸清家底,明确权属。而近年来,许多村民把承包地转包出去后,便到外地打工,有的几年不回一次。针对村户籍人口成分复杂、流动人口和外迁人口多的特点,我市试点县区,组织熟悉村情的老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核查小组,通过逐户逐人走访、查阅原始档案等方式,保证了成员身份确认和劳龄认定的准确性。

肇源县古恰镇古恰村在劳龄登记环节,工作人员走家串户、刨根问底,电话通知到人。已搬迁至天南海北曾经为古恰村集体经济做出贡献的、还有几十年未归的农民,纷纷返回故乡报劳龄。

大同区林源镇长林村,通过账务核对、现场勘验、清资调查等方式,把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数量、位置、使用状态、价值及预期效益全面查清、摸透,分析并提出每项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的具体措施,彻底摸清集体“家底”,做到账目清、资产清、类别清。

同时长林村成立资产评估领导小组,对村级资产进行评估,公布清产核资结果,对有异议的及时复查更正,保证不重、不漏、不差。目前,长林村共设置集体经济组织总股份273397股,其中集体股82019股(占比30%),基本股191378股(占比70%)。基本股中设成员股168400股,劳龄股22978股。

股改之后集体资产如何管理?长林村党支部书记艾绪文介绍:“成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分设的管理体制。”

市农委经管站站长周明久说,集体资产量化到户后,农民与集体之间真正建立起了利益联结机制,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有效调动,为规范集体资产管理、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打下了扎实基础。(卜宪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