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浙江实践到中国答卷:习近平引领“赶考”路

2018-06-21 18:09:26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钱塘潮涌数千年,见证了重要的历史时刻。

  这里,曾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东南形胜、人文荟萃,既有湖山长卷,亦有江海雄风。

  这里,曾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南湖烟雨,牵动时代风云;一叶扁舟,悬系华夏苍生。

  这里,曾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义乌经验、温州模式、杭州样板、新浙商故事,构成了中国改革最细腻的起笔。

  南湖红船

  同样在这里,进入新千年,面对改革发展的新考验、面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征程,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八八战略”、提炼了“红船精神”,高屋建瓴的思想与浙江在中国发展中的独特角色,形成了一种历史的相遇。

  势连沧海阔。以“红船精神”为动力,以统筹转型升级、生态建设、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建设、执政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八八战略”为指引,中国先发省份浙江,将天然优势转为发展自觉、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悄然开启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一个省域范围内的先行探索。

  十几年后回顾,从浙江经验到大国治理,理论鲜明的实践性、战略性、前瞻性一以贯之;从“八八战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让浙江获得整体性提升的战略思想,正为民族复兴拓路开山,为“四个自信”提供坚实支点。

  (一)

  浙江,自古以来就在泱泱华夏占据着特殊位置。

  早在史前时期,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就诞生在今天的浙江大地上,华夏文明曙光初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浙江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文脉流芳、地灵人杰。

  山与海,勾勒出了浙江的轮廓,也呈现了浙江的气质:山峻谷深的厚重深沉,追波逐浪的上下求索。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浙江成了弄潮儿。“祖国沉沦感不禁”的胸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敢为人先的浙江,在中国革命解放进程里格外突出。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率先在浙江这片土地上燃起,就变得如此自然而然。

  在义乌,陈望道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翻译中“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让共产党人“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流传史册。在嘉兴,十几位中国共产党人相会在南湖的一叶扁舟里,完成了中国革命中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为中国未来翻开新篇。

  这一叶从嘉兴南湖驶出的红船,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一路在时代大潮中劈波斩浪、驭势而行。80多年后,之江大地改革潮涌,面对人均GDP逼近中等收入门槛、一般制造业瓶颈临近、粗放型生产环境压力开始显露的发展境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先后提出了“八八战略”和“红船精神”,交出了浙江的又一页历史答卷。后者,首次提出并阐释了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浓缩进了深邃的理论表达;前者,则精准研判浙江八个优势、切中肯綮提出八项举措,构成了具备战略格局、世界胸襟、系统方法、卓越追求的宏大部署,为浙江迈入发展新境提供了实践指南。

  对共产党人初心的回溯、对改革发展前景的求索,同时出现在之江大地上,看似巧合,实则必然。“红船精神”的传承需要在实践中动态实现,而“八八战略”正是进入新世纪的浙江对“红船精神”的践行。

  ——“八八战略”以超前眼光总揽全局,在发展难题演变成发展困境之前,以先手棋姿态寻找破解之道,这是对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的继承;

  ——“八八战略”用历史眼光看问题,以久久为功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是对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的呼应;

  ——“八八战略”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立场,围绕提升人民福祉部署落实,这是对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再次彰显。

  赓续浙江人民勇立潮头的传统、擦亮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初心,鉴往者以通古今、循精神以谋事业,内蕴“红船精神”的“八八战略”,由此激荡起之江大地的最强音。

  (二)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八八战略”为十八大后党中央治国理政提供了经验启示,浙江样本为中国故事提供了书写素材,从郡县治到天下安,背后有着一以贯之的思想和逻辑。

  15年前,浙江全省人均GDP达到两万元人民币,逼近人均3000美元这一中等收入门槛;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能否以巨大的人口体量迈过中等收入阶段引发世界关注。

  15年前,浙江承载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走在前列”的期待;党的十八大后,中国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

  15年前,“八八战略”为亟须转型升级的浙江打开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样为“三期叠加”、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中国开出新路。可以看到,“八八战略”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经历了实践检验与理论升华之后,已经构成十八大后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的源头活水。而其所内蕴的“红船精神”,则与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了历史的呼应。

  从“美丽浙江”到“美丽中国”,从“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从“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从“海洋强省”到“海洋强国”,一省经验上升为中国故事,浙江改革发展的水平,成了一把丈量中国现代化的尺子;

  从浙江策源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已成为中国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词,它带来了发展观上的深刻革命,为发展价值论补足了关键一维,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指明了现实路径;

  在浙江形成的处理“两只手”关系的重要思路,呈现在了今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决策中,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新境界,深刻把握了市场功能和政府角色的辩证法;

  从《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之江大地到中华大地,中华文化主体性日渐凸显,文化自信正为当代中国社会注入深沉的精神力量……

  高质量和可持续的统一,社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匹配,先发地区与后发地区的统筹,经济与民生的共进,法治与人文的和谐,社会发展与人民获得感的共同提升——“八八战略”绘就的全景式改革画卷,以更恢宏的气势呈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凸显出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的内在统一性,为新时代无数精彩的中国故事写下了序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八八战略”,正印证了这句话。

  时代出卷,人民阅卷。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走在“赶考”路上。

  从西柏坡到天安门,从革命党到执政党,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温饱到小康——历史的崇山峻岭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劈山断水、铺石开道,不断回答时代为中华民族持续设置的议题,一路留下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路标。

  当人类进入新千年、中国改革进入第三个十年,新的“赶考”已悄然开启,中国先发地区率先应考。“八八战略”正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被提出,以一整套以人民为中心的系统发展思想,打破了长久以来地方发展的路径依赖,使浙江发展翻上了更高境界,用全新解法回应了时代考题。

  15年间,浙江全省GDP和人均GDP增长均达到4倍以上;15年间,浙江完成了第三产业比重首超第二产业的关键性跨越;15年间,浙江一跃成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镇,构建了突破传统增长模式的新引擎;15年间,浙江各级政府持续推动效能革命,“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改革、“枫桥经验”的提升、“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已成为足以表征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的经验。15年后,当浙江当年的“赶考”已经摆在中国大多数地区面前,当推动“浙江号”的力量已经淬炼提升为推动“中国号”的思想,长时间远距离的焦距之下,“八八战略”的历史性意义更加明晰地展现出来。

  从中国共产党97年的历史中凝视,“八八战略”是“赶考”中的一页珍贵答卷。它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旨归,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意识、“赶考”魄力和“赶考”智慧;它以回答发展之问为使命,展现了人民情怀、贯穿着自觉自信、体现着问题导向、充满着担当精神。可以说,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人民面前上交的“赶考”答卷之一,也是数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赶考”精神在浙江的显现。

  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空间内观察,“八八战略”为新时代中国提供了浙江实践、浙江经验、浙江样本。它以马克思总体方法论观照中国现实,其逻辑和思路立足浙江、延伸至整个长三角,并继续呈现在今天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凸显了对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和整体设计。因为创新性和系统性,它为中国其他地区应对“成长烦恼”提供了解决思路、提供了思维方式;因为实践性和时代性,它为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带来了坚实支撑。

  钱塘大潮涌动,留下几多动人心魄的景观。浪头高起,如时代的审视;涛声阵阵,有历史的问答。

  十几年后再回顾,时间已经充分证明,“八八战略”不谋一时、不为一事,而是为浙江发展留下了长远性的、全局性的擘画;“红船精神”不仅是对中国革命源头精神的历史回溯,更是对今天走好新长征路的指引。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当新时代的考题已经铺陈在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面前,浙江实践,将赋予更多人不忘初心、勠力向前的力量,将为应对中国在新时代更大的“赶考”,带来定力与耐心。

  历史即是底气。这,正是我们驻足回看这两个时间节点的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