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前“经济部长”尹启铭:台湾官员不懂大陆

2016-03-01 14:00:48 信息来源: 中评社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针对520之后的政局,前“经济部长”、“经建会主委”的中国国民党智库、“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执行长尹启铭接受专访表示,大陆在进步台湾必需与时俱进,才是现阶段维持现状的意义。蔡英文要思考的是,不能只维持马政府签订的两岸协议、交流,保持现有成果,应更有创新、积极做法,与大陆有更紧密合作关系。

中评社报道,尹启铭,63岁,台南市人,交通大学企管研究所博士。

尹启铭表示,台湾经济有很好发展方向,过去8年应该可以做更多事,可惜受到阻碍。他担任“经济部长”时曾为了让民众了解ECFA,到高铁站去发文宣,但公务员普遍都没有这种热情。没有热情与使命感,不愿意持之以恒捍卫、辩护政府经贸发展的政策。还有媒体经常扭曲报道,让错误的信息一再流传,形成错误的印象。

尹启铭感叹说,马政府团队里没有真正懂得大陆的官员,不论是“教育部”、“劳动部”,还是“经济部”本身,公务员、主管甚至没去过大陆,也不知道大陆现况,有的从学术界转进公务的也不清楚,所以马英九在推动一些政策时有时脚步太慢,而且没抓住重点。

他之所以对大陆比较了解,是因为过去在经济部门要跑第一线,必需配合企业界在大陆发展状况,采取应对措施。2001年他首次访问大陆停留两周,分别在北京了解研发与学术,到上海了解企业发展、再到广东了解台商发展;早年写书“台湾经济转捩时刻”、“断链”就对两岸状况下了很多功夫,进行了解、研究,后来当了“经济部长”才能推动两岸经贸。但“内阁”里与他一样熟悉两岸的官员并不多,这是蛮可惜的一件事。

他举例,面对两岸议题,不是只有陆委会、海基会,每个部会都应有这方面的主动作为才对,可是在马政府里很多人只要一谈到两岸就会变得很保守、比较畏缩,因为公务员都怕民进党“立委”清算斗争。

他表示,2008年APEC部长会议时,大陆当时的商务部长陈德铭与与他谈及签署经济相关协定的可能,他返台后向马英九报告,决定要在“行政院”推展准备工作,当时陆委会在会议里基本上是反对的,说要等3年后再来,他强烈主张东盟10国与大陆的FTA是从2010年全面启动零关税,这个对台湾的冲击太大,不能再拖延,如果再等3年台湾的厂商就会失去竞争力,所幸获得府院相关高层支持,所以马英九才说好,全力推动。今天要推动两岸经贸、文化、青年等各方面交流,各个相关部会首长都必需要有所认识,有强烈的企图心去做事。

他指出,2000年到2008年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全面围堵没往来,两岸两会也没有协商,所以台商在大陆好像弃儿一样,台湾的政府根本没去照顾台商,任其自生自灭,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两岸、两会才开始往来,才能透过两会的关心、协助、造福台商。

他说,马政府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交流,包括ECFA的服贸、货贸,都对台湾有帮助,但民进党都是反对的,过去反对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改变过来,这些对台湾有帮助的不做,将来台湾会有经济发展的机会吗?

他举例,最近讨论台积电要到大陆独资设12吋晶圆厂,如果不是台积电,民进党怎么可能都不讲话?根本就是有鬼呀!谈到陆资要参股联发科,民进党像发疯一样猛烈批评,尤其对IC的设计、封装的态度,民进党怎么可能忽然间经过一夜就出现180度的转变?民进党最近说欢迎陆客到台湾,可是过去不是都在说陆客到台湾会造成“国安”问题吗?怎么今天忽然变了?这根本是在骗老百姓嘛!

他质疑,如果以后要让陆资参股,蔡英文要怎么说明态度的转变?找不到理由可以说耶!过去不是坚持要把“两国论”写进两岸监督条例吗?为何会现在立场转变?如果交待不清就表示过去做错了,她要对全台老百姓鞠躬道歉呀!因为让台湾经济延宕、往下走,老百姓可以改变的机会全被她搞砸了。2008、2009年韩国人发明了“CHIWAN”这个名词,当时韩国人很怕台湾与大陆联合起来,结果蔡英文把这个机会流失掉了,让台湾经济变成这样,不该道歉吗?

他表示,蔡英文说要维持现状、维持两岸目前成果,可是不承认九二共识,但这些现状、协议,这都是2008年后有九二共识基础才去做的呀!九二共识是地基,现在两岸之间的所有协议都是上面的房子,如果没有地基,地上的房子不就垮掉了吗?民进党今天只讲一个表面上的东西,可是实际上不承认、不讲、不重视地基,都在含糊其词骗人,其实对岸看著心理有数,看得很清楚;过去陈水扁执政,大陆给了机会说要听其言、观其行,可是陈水扁却没这么做,嘴吧说说难道别人都看不出来吗?

曾任“经济部长”的尹启铭细数,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大陆投入4兆人民币扩大内需,延迟了经济新常态的状况,到2011年大陆的经济成长从两位数掉到7.6%,外界以为大陆不行了,其实不是,那是因为分母变大了,就好比从1加到2增长率是100%,可是从2加到3增长率就变成50%。2008年大陆拼经济还需要台湾,可是到了2016年大陆已经不需要台湾了。2008年大陆LCD、面板产业还不是很好,可是今天这些产业已经起来了。以前早上10时出门到大陆江苏昆山要12小时,回台湾也一样要12小时,因为要先到上海再到香港才能回台湾,可是现在上海虹桥机场可直航到台北松山机场,时间缩得很短,所以蔡英今天文要面对两岸的状况已经和2008年马英九政府执政时的情况不一样了。

他指出,大陆一直在进步,台湾必需与时俱进,才是现阶段维持现状的意义;所以蔡英文未来要思考的是,目前双方投资保障协议已签,未来必需要完成服贸、货贸,还有争端解决的机制,完成ECFA下的4个机制外,还要更进一步力求两岸的产业深化合作,不能只会每天在喊红色供应链说好可怕。

他分析,大陆产品自制率愈来愈高,很多产品要出口,进口零组件占大陆产品出口的比例愈来愈低;大陆的外销出口里,原来外资企业所占的比重是一半,现在已经慢慢减少了,代表大陆的本土企业已经起来了,红色供应链起来了,这是很自然、本来就会形成的事。

他表示,台湾以前也有台湾供应链,当年也取代了日本、美国。只能不断求创新、往前面跑,不能站著原地不动每天喊红色供应链好可怕而不努力,这样别人不会同情台湾的,如果台湾没有一直随著大陆的进度而求进步就无法维持现状,可是大家都不谈这事,民进党不但现在的做法都不做还可能搞破坏,怎能维持现状?所以蔡英文要面对的环境比马英九更严峻。

蔡英文在竞选期间曾批评马英九从中国大陆进军世界的策略,说要从世界进入中国大陆。

尹启铭说,台湾早已经和世界联手啦!台湾2002年加入WTO,已经进入世界了,就是因为台湾是WTO会员,才有理由和大陆签ECFA,签了ECFA也才能和WTO的会员新西兰、新加坡签经济合作协定,别忘了ECFA就是FTA下的一种协议,所以马政府早已做这事了,很多官员、国民党都不懂,没有说明;台湾有句俗语,说台湾人好骗难教。台湾人很善良,很容易被政客骗,但要教很难教,政客就是利用老百姓的善良骗人。

他表示,现在全世界都在进入中国大陆,韩国25%至27%的出口以及11%的GDP,主要是依赖大陆,台湾也是差不多这样,澳洲出口到大陆的比例更高,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往大陆跑?今天却骂马政府、国民党太依赖大陆?台湾的出口26%、27%是到大陆,台湾的上市上柜企业有77%、78%,就是上市上柜1千多家约780家有到大陆投资;台湾接单到大陆生产约占百分之四十几,台商在海外生产,在大陆大概占了90%,海外生产的产品约百分之九十几是到大陆的,今天台湾的观光客主要是陆客,两岸之间有这么多成果,都是马政府打下来的成果,蔡英文从不讲“HOW”?如何维持,就好像天边的彩虹很漂亮,想要把它抓下来,这个“Dream”很好,问题是“HOW”怎么做?

民进党一直批评马英九、国民党倾中。

尹启铭指出,府院党没人真的懂,最懂的陆委会也讲不清楚,立论也不坚强,马英九只是从零开始要开放而已,没有倾中;而且比较两岸关系与美国对大陆的关系,美国对大陆更倾中、开放更多。

他说,大陆的产品都可以出口到美国,但还不能全面卖到台湾,有很多限制;贸易是双向的,不能只看出口,也要看进口,美国进口那么多大陆的产品,美国才能发展,因为东西便宜,不然物价会上涨。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访问大陆时,美国的财政部长就跟著去,主要目的是要叫大陆买美国的国债,美国对大陆倚靠成这样,台湾那有倚靠成这样?美国让大陆的留学生去念书,念完留在美国企业工作,拿到关键技术再回大陆去,台湾没有这样耶!

他表示,台湾对美国才叫倾美,台湾若不倾美,2008年也不会被美国的金融风暴连累到现在,这些话马政府没人讲,这就是公务人员的问题;说马英九倾中,请拿数据出来,那有倾中?他写了、讲了就被人贴标签,可是民进党没人敢反驳他的话,只会对他漫骂而已。

尹启铭认为,九二共识谈的是一中各表,最起码已经有一中在“中华民国”的“宪法”里。民进党常搞“借壳上市”,最主要的本事就是斗争、清算,只想先取得执政再说,不管台湾的死活,否则现在第9届“立法院”第一会期应该先提民生法案,怎么会拿出一堆都是要清算、斗争的政治法案?

他指出,台湾必需要自强,要自强就要靠经济,必需要用大陆的市场机会强化台湾的硬体与软体的实力,才能在国际上扮演一个角色,不然台湾讲话谁听呀?

尹启铭研判,台湾未来的经济不见得会好,原因一是国际经济不会好,目前看不到曙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提出,全球经济正步入新平庸时代(New Mediocre)而且不确定,风险很高,因为全球化的缘故,一个国家发生事情影响其他国家,所以未来全球经济不会好。

其次,台湾的产业空洞化,9年前台湾出口的主力产业与现在都一样,第一是IC、第二油品如柴油、航空燃料油等、第三是面板,没有新的主力产业,2000年至2008年民进党执政时企业、公司关门增加73%,企业都外移了,所以台湾是吃老本的经济。

第三是马英九推动对经济有帮助的政策,蔡英文都反对。例如自由经济示范区,大陆从上海自贸示验区,现在已经变成4个自贸试验区在经营,起步比台湾慢却跑得比台湾快很多;如果对台湾有利的政策都不做,经济起不来。

第四是两岸关系动荡不安。这几个因素加起来,台湾的经济令人担心;今天是全球化的世界,大家要找的就是市场,别以为大陆现在是新常态的经济,她经济成长率7.6%,就相当于一个土耳其的GDP,大陆一年经济的增量,相当于创造一个新的土耳其,土耳其在G20、前20大经济体里排名第16、17左右,所以别小看呀!

他表示,台海和平是东亚和平非常关键的一环,两岸之间的繁荣是东亚和平发展非常关键的一环,蔡英文为什么不从大格局去思考两岸之间的关系?美国面对台海两岸问题,需要的是台湾别再制造麻烦了,两岸如果发生紧张的状态,美国也伤脑筋呀!所以两岸之间应格局看得更高,把两岸的关系提升到亚洲的整个命运共同体、亚洲的和平成长繁荣。

尹启铭强调,两岸做要对整个东亚、世界出项献就是要合作,所以亚投行、一带一路,台湾也要参与,台湾有很好的产业发展、很多的企业,除了在大陆,东南亚投资也非常多,可对整个一带一路的国家做出贡献;大陆将来要成为全世界的强国,而非只是大国,也要有这种胸襟与格局;两岸一起创造愿景才能跳脱零和的格局;政治的事情不是短期能解决,也不是现在马上要去做的,也许留给后面看看未来的时机如何再说;起码应先谈经贸、文化,透过彼此往来,了解彼此想法,共同思考未来两岸方向要怎么走,政治才是最后一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