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学甲渔民:没了大陆契作少了安全感
2016-06-29 13:36:03 信息来源:星岛环球网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艾森网消息:大陆2011年起在台南契作虱目鱼,今年宣告暂停,台南学甲虱目鱼养殖户酝酿组“千岁团”赴北京争取明年契作。4位曾参加大陆契作的渔民表示,没有契作,今年各家放养数量都自动骤减,因为没有安全感。
中评社报道,参加契作3年的王献文表示,他的鱼塭,去年一池放养虱目鱼1万尾,今年只放养3000尾,理由很简单,即缺少了保价收购,就是没有安全感。况且,今年鱼苗贵、饲料也贵,很少有渔民敢冒险,甚至今年有人鱼塭休耕。
王献文批出,在当地的养殖方式绝大部分是虱鱼目与白虾混养,单纯只养虱目鱼是没有赚头的。但是,白虾的风险高,有同池的虱目鱼保价收购,让渔民养得安心,即使白虾赔钱,也不致完全做白工。
承办契作的台南市虱目鱼养殖协会理事长王文宗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契作虱目鱼对渔民帮助大,但却不幸被污名化,成了台湾政治恶斗的一环,希望有机会回归单纯的契作,照顾地方经济。学甲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住商工业用地、农耕、养殖各占约三分之一。工业的就业率低,农地利润低,但休耕有补助,所以,养殖就成了这个小镇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另一位承接3年的契作渔民邱宏进表示,他自己的鱼塭,今年放养虱目鱼的数量也是减半,因为没有契作,价格就不稳定。养殖过程发生状况要抢收时,契作按原价收购,如果找盘商来抢收,那就是任宰割了。所以,为降低风险,当然是减量养殖。
64岁的渔民施进兴表示,契作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以去年为例,契作收价每台斤40元,渔民还有3至5元的利润。他自嘲渔民就是“愚民”,哪里知道什么政治,对渔民来讲,如果对渔民是好的事,就不该受到政策改变而影响。
渔民吴达盛,父妻和儿子都投入养殖,今年他的鱼塭,从契作一池放万尾,今年只放500尾。他说,今年只养白虾,放养一些虱目鱼,是为了混养的环境考量,完全不是贩售虱目鱼,收成时也只是自己吃或送朋友而已。
他说,契作的保价收购对渔民太重要了。市价起伏大,有涨有跌,假设市价飙到50元,契作价40元也没关系,因为稳定、让人安心,渔民少赚没关系,却可以过平凡的日子,不必担心受怕。
吴达盛说,谁来执政,百姓都要生存;政策会改变,但不能让百姓活不下去。期盼蔡政府要给渔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