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台湾写真:专一不二,“90后”团长传承布袋戏“要始终坚持”

2018-04-26 21:23:58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近日,在台北中山北路巷弄里的工作室,27岁的“不贰偶剧”团长郭建甫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分享他学习和传承布袋戏的故事。图为郭建甫展示自制的戏偶。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艾森网4月26日电 题:专一不二,“90后”团长传承布袋戏“要始终坚持”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张晓曦

“免费演出、公共场合、闲暇时间,竟然没多少人愿意看布袋戏。”

近日,在台北中山北路巷弄里的工作室,27岁的“不贰偶剧”团长郭建甫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忆及“酬神戏”演出遭遇的冷场,颇为感慨。

沏上一壶茶,他说,那次刻骨铭心的表演在路边持续两小时,仅五位古稀年龄的戏迷全程欣赏;期间数百行人,不是捂耳快速通过,也是驻足不满30秒。

3岁时受曾祖母影响喜欢京剧,郭建甫高中时成为大师陈锡煌的徒弟,大学二年级创立剧团,是青年布袋戏传承人中的佼佼者。2012年成立“不贰偶剧”,他解析这命名“意指专一不二,传承布袋戏要始终坚持。”

郭建甫说,布袋戏约在清朝时自泉州、漳州传入台湾,繁盛时有数百个剧团。如今剧团日减,有些甚至为省经费,在货车上架起戏台、放录音带,把戏偶晾到一旁,“给观众留下不好印象,对布袋戏发展伤害很大”。

点击进入下一页
近日,在台北中山北路巷弄里的工作室,27岁的“不贰偶剧”团长郭建甫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分享他学习和传承布袋戏的故事。图为郭建甫展示自制的戏偶。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传统的布袋戏内容显然需要适度改变,但需要在全面了解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郭建甫说,传统很难界定,因为艺术随生活而改变。相较百年前,现在布袋戏使用扩音设备,音乐种类、戏偶样貌也更丰富,是与时俱进发展,并未失去传统。

“传统布袋戏重‘讲古’,因为以前教育不普及,需通过戏剧把‘忠孝节义’向观众传递,演出时间较长。”郭建甫认为,现在教育普及了,观众未必要看很长时间的演出。

约30平方米的工作室摆放着各式布袋木偶、古典乐器、还有缝纫机。这项综合性艺术,包含雕刻、刺绣、彩绘、缝纫、文学、音乐、肢体动作等。

大学时,郭建甫白天在师父的剧团学习,傍晚到学校进修,晚上11点回到家还要接设计案及修理道具,赚生活费、学费。创建剧团六年来,仅戏台、戏偶等各式道具,他就制作了近三百件。

剧团由郭建甫一人负责,平时有几位较固定的合作伙伴。他笑称,养不起固定班底,所以“校长兼撞钟”。事业和生活已融为一体,他常每天只睡五个小时。

现在,图书馆、地下街、博物馆、中小学等,台湾各地都留下郭建甫演出或教学的身影。“希望把布袋戏美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让他们发自内心喜欢。”他说,让文化走进生活,很重要。培养观众,也就培养了市场,这样才能长期发展。

2011年以来,郭建甫每年到大陆交流。他认为,泉州和漳州的人才培养较有计划和规模,而台湾剧团更重视观众需求,可多交流。

近年,他还以文字或图像记录着布袋戏的剧本、脸谱及制偶方式。传统布袋戏通过口述传承,时间长了可能因用错字而失真,保存工作和教学可相辅相成。

对于布袋戏的未来,这位年轻的团长保持乐观。他说,国际上的剧场表演已逐渐趋向加入偶戏,人的肢体表现形式达到高峰后要加入其他元素。

“以整体趋势看,中华文化在国际上越来越受瞩目。布袋戏较具古典风格,是很明确的文化符号,很能代表中华文化特色。”郭建甫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