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改革开路,“桥”见未来

2024-08-14 09:53:3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改革攻坚如此,城市建设亦如此。海珠桥、洛溪桥、猎德桥……一座座凌空飞虹连接了珠江两岸,也见证了一段敢拼敢闯的发展史。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穿行于广州并不容易。比如在市中心和番禺之间,就隔着珠江后航道,想去对岸,就得在洛溪、大石、沙溪几个渡口乘船。“老广”回忆,“去一趟番禺光等轮渡就要4小时”。彼时,改革开放给广州城市建设注入了新活力,市场化尤其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为广州打造立体化路网丰富了供给。1988年,洛溪大桥建成通车,这是全国首座采用“以路养路”模式修建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一创举的价值不止于“天堑变通途”,也构成了广州“南拓”战略中重要一环。此后,江湾大桥、解放大桥使得跨江交通由“线”发展成“面”,猎德大桥、新光大桥、南沙大桥则让城市触角伸向更远处。

  将视野拉宽,飞架的桥梁还有更大能量。比如,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对构建大湾区互联互通机制、一体化发展格局至关重要;“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成为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在进一步促进湾区城市融合发展的同时,也将深刻改变广州的空间格局,促进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充分流动。

  当然,建“桥”的意义,终究是为了人。满足人民宜居宜业的需求、对高品质公共空间的渴求,这正是发展的价值所在,也是改革的努力方向。广州第一座跨江人行桥开通之际,第一次把桥梁的命名权交给了市民,海心桥由此得名。如今,这座“民心桥”每日平均通行人数达1.4万人,俨然成了广州的新地标。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珠江沿岸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桥梁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崭新篇章里,必将继续书写着广州勇立潮头、改革创新的故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