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广东保险业保费收入大增45.3% 行业总资产近万亿
2016-06-23 20:26:57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发布者:看广东谷勇点击量:
艾森网广东消息:金羊网讯 记者严丽梅报道:广东保监局6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广东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保费收入1879.9亿元,同比增速为45.3%,行业总资产接近1万亿元。
近年来,广东保险市场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具体说来,主要呈现出以下亮点:
一是广东保险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15年,广东保险业保费收入2814.4亿元, 占全国的九分之一,规模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保费增速20.2%,高于GDP增速12.2个百分点。保险深度3.9%,保险密度2594.1元/人。“十二五”期间,广东保险业保费平均增速14.6%,高于GDP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是保险业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高效引擎。
保险资金充分发挥期限长、成本低、规模大、供给稳的优势,服务投融资体制改革,服务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累计投资广东余额达4762.6亿元,为城镇化、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以贷款保证保险为载体,建立政府、银行、保险等多方合作、风险共担的模式,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累计支持7万多小微企业和个人获得贷款180多亿元,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对外贸的保障作用,支持企业“走出去”,2015年为广东外贸出口提供829.6亿美元的风险保障,协助企业追回海外欠款4.2亿美元。
三是保险业为转变政府职能提供重要抓手。
农业保险是省政府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目前广东已开办18个农业保险险种,涉及农房、生猪、蔬菜、渔民人身及财产、林木、岭南水果等领域。近三年累计为2972万农户提供1180亿元风险保障,支付赔款12.6亿元,受益农户275万户,在促进我省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广东创新巨灾指数保险,围绕台风、强降雨、地震等重大灾害,将指数保险模式纳入制度总体设计,实现赔付与灾害级别挂钩,今年将在粤东西北10个地市落地实施,有效分散巨灾风险,减轻财政资金的救灾压力,提高地方的灾害应对和救助能力。
四是保险业为改善民生保障提供有力支撑。
近三年,广东保险业为各类财产提供255万亿元的风险保障,为近8亿人次提供105万亿元的人身风险保障,累计赔付支出2204亿元。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充分体现了“互助共济”、“扶弱济贫”的理念,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的福利,较好地发挥了托底功能。目前,全省大病保险覆盖人数超过6700万,近三年累计补偿金额37.5亿元。
以承办大病保险为契机,广东保险业探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试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管理和诊疗服务,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为4万多人次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五是保险业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效机制。
在解决各类社会矛盾方面,多样化的责任保险能够发挥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的功能作用,减轻政府社会管理压力,提升社会管理效率。
广东保险业积极推动医疗、旅行社、校园、环境污染、电梯等领域责任保险发展,承担各类责任风险保障8.1万亿元,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其中,电梯安全责任险属全国首创,全省覆盖率超过70%,安全生产责任险获得省政府立法实施。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广东保险业建立了轻微交通事故快撤理赔制度,只要“人未伤、车能动”,车主可自行撤离现场前往就近的服务点处理。目前,广州设立了29个理赔服务点,日均处理案件约400件,交通效率提高30%以上,消费者服务满意度达98.6%。这项制度已向各地市城区、高速公路全面推广实施。
“十三五”期间,广东保险业将继续健康、稳定、有序发展,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眼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不断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充分发挥现代保险服务业在现代金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障体系、灾害救助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提升广东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为广东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