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协出台处罚决定:易建联及广东队均受到处罚
2016-11-04 10:03:20 信息来源:金羊网发布者:看广东谷勇点击量:
比赛开始时易建联穿着CBA赞助商品牌的球鞋,在第二节他突然脱鞋离场,引起轩然大波 新华社发
一双球鞋引发的闹剧
中国篮协昨天出台对“易建联球鞋事件”的处罚决定,易建联及广东队均受到处罚,而相关CBA联赛球鞋的话题却仍在发酵
当事人易建联认罚
艾森网广东消息:昨晚深圳主场与广东队的“球鞋事件”发生后,人们已经纷纷猜想,当事人易建联肯定会受到中国篮协的处罚,因为就在比赛当天,篮协刚刚就周琦及王哲林没穿赞助商球鞋发出警告批评,“球鞋事件”刚好碰在枪口上。
在中国篮协还没决议处罚决定的昨天早上,易建联就在他的微博上就自己的行为作出道歉:“由于当时脚的不适与疼痛感一度让我情绪起伏在场上作出不适当行为,造成不良和负面的影响,在此深感抱歉,我们都应有责任去维护好我们自己的联赛。如有责罚我愿接受,也会交托俱乐部继续与篮协沟通,希望球迷们和媒体继续关注比赛,关注我们的CBA。”
篮协昨天下午召开会议,出台了对易建联停赛一场、广东队罚款五万元的处罚决定。处罚出台后,广东宏远俱乐部当即表示服从:“对于CBA联赛办作出的对易建联和我俱乐部的相关处罚,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表示接受。我俱乐部球员易建联的相关行为,确实违反了联赛相关规定,造成了不良影响。我俱乐部将吸取经验,努力配合篮管中心做好相关工作。”
停赛后易建联将穿什么球鞋上场?
宏远俱乐部这样回应:“对于易建联以后在联赛中穿着何种球鞋上场的问题,我俱乐部将努力和联赛办沟通,寻求一个解决方案。”广东宏远俱乐部认为,易建联因为有老伤,此前又从未穿着过李宁球鞋,因此希望能申请,在得到李宁提供的定制球鞋之前,能让易建联暂时穿着他原来的球鞋进行比赛,广东宏远俱乐部希望各方能就此事进一步进行沟通,达成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
管理者篮协和稀泥
对于这次处罚,篮协相关负责人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篮管中心副主任,CBA公司的董事长李金生说:“维护赞助商的权益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联赛里没有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特殊球员,易建联这种将赞助商鞋子扔在赛场转身离开的行为是职业素质不足的表现,严重损害了联赛的形象,对此行为,我提出严厉的批评。”
对于处罚的依据,CBA联赛办竞赛部部长张雄说:“(易建联)是对联赛赞助商的一个很不尊重的行为,对人家的品牌是有贬损的。第一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第二是对联赛和赞助商有很大的损害。”但他又表示,关于违规禁赛本赛季是首次实行,“可能有很多考虑不周和考虑不完善的地方,相关违规刚开始的时候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个个都义正词严,但谁都没有解释比赛中易建联下场后,为什么又能穿着竞品球鞋重新上场比赛?如果不是得到篮协负责人的批准,谁敢让他上场?这个“锅”恐怕不是现场技术代表及裁判所能背得动的。而既然可以继续比赛,又何来处罚停赛?如果在第二节阿联下场后,严格执行联赛规定,不让他再回到场上,还有后面的事吗?
事实上,往年对于竞品的限制也是有的,但会采取较温和的方式,比如竞品公司为球员出钱“购买”穿着自己品牌上场的资格等等。但本赛季主赞助商李宁公司断绝了这种“购买”,规定所有球员必须穿着李宁球鞋上场比赛,所以才衍生出“球鞋事件”。
而对这样的变化产生的后果,篮协并没有过多考虑,而是一股脑儿地把责任推到赞助商身上:“今年将违规装备的处罚变得如此严格其实是李宁的决定,作为联赛的主赞助商他们有这样的权利不允许运动员穿戴其他品牌的装备。虽然篮协会在其中做出协调,但是还是要以赞助商的态度为准,篮协要保护赞助商本来就拥有的权益。”
而本身这条协议就是篮协与赞助商签订的,作为联赛的管理部门,有责任考虑到条例产生的种种后果。然而,事件发生后,篮协却“甩锅”给赞助商,仿佛自己完全没有责任,这种和稀泥的作风并不足取。
赞助商暗战在继续
在比赛中公然脱下球鞋径直走下场,这并不是一位CBA招牌球员该做的事情。这件事上易建联做得不好,也违了规,所以他受到了处罚。
然而,谁会为他的脚着想?2010年土耳其世锦赛时,易建联就因穿着一双不合适的球鞋导致跟腱发炎,此后他对选择球鞋极为慎重。
“CBA球员当然有义务配合篮协的规定,这是我们的义务。但对运动员,特别是对篮球运动员来说,鞋的权利是商家去争取的一部分,我相信篮协也可以为我们球员提供保护,希望联赛未来可以有所改善”。
更深层次看,阿联的脚究竟是不是不适应赞助商品牌的鞋子,只有他自己知道。而这背后,其实是更深层次的品牌商业竞争。据悉,奥运会期间,不同赞助商赞助的翟晓川、周鹏、郭艾伦全都被要求穿“N”字头的球鞋,国家队周期结束了,赞助国家队装备的“N”字品牌就提出拿国家队资源开始跟联赛的权益进行置换,即———李宁赞助的球员在国家队的训练比赛中可以穿李宁鞋无需遮挡标示,“N”字品牌赞助的球员在CBA联赛训练比赛中可以穿着“N”字品牌鞋且无需遮挡标示。这样不对等的置换李宁公司当然不干,于是才出台了本赛季全面封杀其他品牌的规定。
商业上的竞争很正常,但球员的权益谁来保护?一双好的球鞋,不但可以使球员在场上的发挥达到最佳化,也有可能使球员成为其代言人,获取本该得到的利益。而篮协将球鞋的权益一起打包出售给赞助商显然并不合理。
一双球鞋引发的闹剧,至今未有落幕的迹象。而多方博弈不管最后谁胜出,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受损的一定是联赛的声誉。
事件回放
11月2日进行的2016-2017赛季CBA联赛第二轮深圳对阵广东的比赛中,当第二节比赛进行到58秒时,广东球员易建联在场上将联赛指定用鞋脱下,并扔在球场内后离场。第三节还剩5分03秒时,在得到现场技术代表及主裁判的同意后,易建联穿着原来自己穿的那双竞品球鞋(用胶布贴住了商标)重新回到场上比赛。(周方平)
结语
“球鞋门”中赞助商和球员可以只纠结于如何把现有的蛋糕切好,但篮协和CBA 公司却需要有协调各方利益把蛋糕做大的意识。
球员的职业素养需要规则引导、赞助商的赞助需要和职业联赛的产品开发匹配。如果有一天,各方能认清CBA 是他们共同经营的产品,而不是“谁沾了谁的光”、“谁动了谁的奶酪” 这样简单的利益分割,那才是我们联赛产品升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