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办案线索来自巡视
2017-04-17 14:39:04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发布者:看广东谷勇点击量:
艾森网广东消息: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正风反腐广东实践·巡视利剑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巡视对腐败行为的震慑力、对纪律审查的推动力和对党内监督的引导力不断增强,广东省纪委查办案件线索40%来自巡视,巡视充分发挥了反腐败的“尖兵”和“利剑”作用,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目前,十一届省委巡视组已完成14轮巡视,覆盖271个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党委党组织,占全部巡视对象的96%,目前正在开展第15轮巡视,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巡视全覆盖。巡视以实际成效凝聚了党心民心,为冲破利益藩篱、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通讯员粤纪宣
政治巡视“大喝一声” 有人当众落泪
党的十八大后,广东省委更加突出巡视工作,使之成为发现问题的“尖兵”、惩治腐败的“利剑”。巡视工作从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中心,深化“四个着力”,向突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深化。
在“政治巡视”的放大镜下,广东省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三大问题”尤为突出。省委巡视组发现,有的领导对党组织书记的角色和责任感到陌生;有的地方发生严重腐败案件后,不注意及时总结吸取教训,导致类似案件接连发生;有的领导职务和工资越来越高,党费却越交越少。
一些省委巡视组先行探索,在实践中把政治巡视要求贯穿巡视工作始终,推动被巡视地方单位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例如,省委第九巡视(下称“九组”)组把政治巡视内容细化成34项内容,用最有说服力的事实、最典型的问题、最严厉的措辞,“猛击一掌”让其警醒,“大喝一声”促其止步。面对九组指出的问题,有的书记当场落泪,有的书记连说“没想到”,有的书记被组织调整岗位,还有的书记悔恨已晚身陷囹圄。
从省委第十轮巡视到省委第十二轮巡视,九组通过巡视反馈推动了被巡视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切实担起“两个责任”,先后对15名处级干部、69名科级干部、22名股级干部、71名村“两委”干部给予党政纪处分,形成持续震慑。督促指导被巡视地方单位党委(党组)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制定了97项管党治党措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坚强保障。
巡视组人员收到“注意人身安全”信息
2015年3月,省委第三巡视组(以下简称“三组”)巡视广东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系统性腐败问题沉积已久,巡视尖刀一再面临“插不进去、深不下去”的困境。说情的、威胁的、施压的、公关的、对调查实行软抵抗的不断涌来,实践中无往不胜的协调合作模式也一度失灵。
面对涉案人数众多、违纪违法线索复杂的情况,三组顶住阻力与压力,迎难而上,斩获颇丰。他们发现该公司在工程招标、项目合作、资产转让等领域存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其中,有领导干部授意让特定人员中标、通过虚增投资成本谋取私利、民企“空手”入股无偿获利、资产转让不经评估或“贵买贱卖”,经济损失数千万乃至数亿元。
2015年5月至8月,省委第九巡视组巡视潮州期间,当地黑恶势力曾叫嚣“钱搞不定,女人搞不定,就用刀搞定”,有的巡视组工作人员还收到“注意人身安全”之类的信息。
九组不畏艰险,勇于突破,进驻潮州半个月内,潮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副局长、党组成员等4名班子成员被“两规”;进驻潮州的第二个月,时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副主任等3名处级干部被立案审查,个别处级干部被组织调整;在巡视组进驻湘桥区的第26天,该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被“两规”,“打虎拍蝇”的披靡之势令贪腐分子闻风丧胆。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巡视工作的震慑力、推动力和引导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反腐败斗争的“尖兵”和“利剑”作用。据统计,广东省纪委查办案件线索40%来自巡视。广东还在全国较早探索出了“专项巡视”的另一套“打法”,实行“专常结合”,提高巡视监督的频率和覆盖面。
巡视创新: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
广东不断创新巡视巡察方式方法,形成了常规巡视、专项巡视与系统巡察“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巡视新格局,巡视“利剑”作用进一步凸显!
2013年,省委巡视通过调整谈话范围和谈话对象,改进调研方式,建立巡视工作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与省纪委有关处室建立暗访联动机制,省纪委对巡视发现的案件线索开通绿色通道,加强巡视接访工作等,不断拓宽发现问题途径,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了巡视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
2014年,省委巡视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和形势的发展,新组建了3个专项巡视,积极探索常规与专项结合巡视、关联部门捆绑巡视、地方与部门同步巡视、地级以上市与所属县区一体巡视等方式,初步实现组织方式多样化。在巡视期间,省委组织部组织力量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已成为“规定动作”,既提高了巡视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推动了选人用人问题的解决。比如,2014年巡视发现了揭阳团市委一名副书记9年10次变动岗位、连续违规破格提拔等典型问题。省委组织部在2015年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将这些问题通报全省,推动问题整改。
2015年,省委巡视工作进一步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实现了对地级以上市和省属国企的全覆盖,基本实现对县 (市、区)的全覆盖。同时,推动巡视工作延伸拓展,在教育、卫生、国资和公、检、法、司等7个系统部署推进巡查工作,开展对省委巡视对象之外的下属单位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巡查监督。2015年,上述部门均在系统内开展了1至2轮巡查,查处了一些违纪违法的党员领导干部。
巡视公开:倒逼主体责任落实
省委第九轮巡视期间,巡视组发现粤财控股公司长期没有监事会,董事会与经营班子高度重合,潜在的经营风险和廉政风险较大。按照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省财政拟定了加强对粤财投资控股公司监管工作的意见,粤财控股公司自身也着力加强监事会建设,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监督体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重大经营活动的监管。
省委第十轮巡视期间,巡视组发现某省直单位系统自行管理的结余资金高达121亿多元,缺乏有效监管。对此,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相关部门对该系统资金结余问题进行了核查,认真分析了造成存量资金大的原因,相关部门提出了加强该系统存量资金监管的整改意见。
省委第十一轮巡视期间,巡视组发现佛山市三水区纪委75%的案件来源于上级转办和公检法移送,镇街纪委“三转”普遍不到位,主业较为发散。经过数月整改,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0件,处理科级干部20人,一般干部40人,立案数位居全市第一。
上述三个例子是广东省委通过巡视整改推动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使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的缩影。各巡视党组织针对反馈巡视意见门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实行对账销号、逐项落实。近年来,省委巡视组还对部分巡视过的地方和单位开展回访督查,与“回头看”机制形成双重震慑。此外,省委巡视机构还将巡视整改效果“晒”在群众监督之下,以公开倒逼整改落实。
去年以来,通过用好巡视成果、狠抓巡视整改,广东推动了“两个责任”进一步落实,推动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的深入查处,推动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一步规范,推动了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改善,推动了重点领域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省委巡视组年年“亮剑”
2012年
省委巡视组全年对20个县(市、区)和5家国有企业、5所高等院校进行巡视,提出意见建议205项。
2013年
省委巡视组全年共完成对50个县(市、区)的巡视,发现并移交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55件,涉及县处级以上干部106人;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巡视组移交线索共立案调查13人,其中县处级以上干部12人;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建议341条。
2014年
省委巡视组全年共完成对59个地区和单位的巡视,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659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巡视线索立案调查262人,其中地厅级干部19人、县处级干部45人,组织处理干部69名。
2015年
省委巡视组全年共巡视65个地方和单位,形成专题报告20件、重要线索报告167件,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省委调整地厅级干部10人,省纪委立案查处地厅级干部62人。
2016年
省委巡视组全年共巡视11个县(市、区)和75个省直部门、省属高校、国有企业党组织,发现问题1037个,形成重要线索专报183件。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省委调整地厅级干部18人,省纪委立案查处省管干部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