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治本”防范同类型腐败
2017-05-03 12:57:53 信息来源:广州日报发布者:看广东谷勇点击量:
艾森网广东消息: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正风反腐广东实践·标本兼治
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既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也要靠治本,找病根、清淤泥,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广东较早探索以改革的思路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以案治本”、实施精准监督、健全防腐机制、建设“廉洁示范区”等,积极探索深化标本兼治的有效途径,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汤南 通讯员粤纪宣
“以案治本”推动不敢腐向不能腐转变
“以案治本”这一全新的防治腐败模式,实现了“查办一个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推动了“不敢腐”向“不能腐”的转变。
在外人眼中,科技系统权力不大,貌似是个与腐败绝缘的“清水衙门”。然而,从2013年7月起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广东省科技厅原厅长李兴华、原党组副书记张明、原副厅长王可炜,广州市科信局原局长谢学宁,佛山市南海区科技局原局长梁新文等广东科技系统的70多名官员皆因贪腐纷纷落马。
省纪委深入剖析发生这些腐败案件的深层原因,引导省科技厅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病理图”,对科技业务管理体系进行顶层重构和流程再造,改革资金配置结构和投入方式,有效解决流程封闭低效、权力寻租等问题,让权力在监督下规范运行,并将执纪审查的办案成果,有效转化为预防腐败的制度成果,在全国科技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随后,省纪委先后在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系统、省地质局等单位相继试点“以案治本”工作。如,省司法厅针对服刑人员狱内管理考核问题,以“电脑”限制“人脑”,最大限度压缩执法干警和领导的自由裁量权;省财政厅深刻总结原副厅长危金峰腐败案的教训,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全口径预算编报体系,把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制定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专项资金目录管理等8个配套办法。
“以案治本”这一全新的防治腐败模式,实现了“查办一个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推动了“不敢腐”向“不能腐”的转变。在总结经验基础上,省纪委出台有关意见,为违纪违法易发、高发的部门、岗位、环节等,开出了有针对性的“药方”,实现了治标和治本的有机衔接。
官员家人经商申报 广东每年抽查两成
在强化党内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广东始终紧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监督的角度、空间和方式方法入手,针对一些典型案件暴露出在权力监督方面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制度。
出入私人会所、公款大吃大喝、违规打高尔夫球、收送红包礼金、公车私用、公款旅游,甚至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针对2015年广东省查处的170名厅官案件分析,绝大多数违纪违法问题都发生在“八小时以外”。对此,省纪委等多部门联合出台相关意见,制定“八小时以外”活动重点监督清单,全省选定147个单位开展试点,探索监督新措施,着力净化党员领导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
广东还出台相关规定,探索开展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活动。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24日,甄别认定347名官员需要规范。目前,需要规范的领导干部已全部作出选择:退出经商办企业或退出现任职务。今后官员每年都要向组织报告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况;广东每年按20%比例对省管干部报告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的将严肃处理。
工程建设领域腐败问题一直易发高发,广东省纪委、省监察厅在严查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案件同时,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试点,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重大工程廉洁风险同步预防。珠海市纪委研发了工程建设领域廉情预警评估系统,设置了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等30多个量化指标。根据系统预警和投诉,珠海口岸钢结构工程中标价由4.92亿元降到2.3亿元,降幅达53.25%。
为政商交往破题 促官员干事创业
近年来,省纪委先后制定出台了60多项反腐倡廉制度规范,推动由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省纪委协助省委制定关于贯彻“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治理“为官不为”问题的工作意见,明确对17种情形可免于追究责任或减轻、从轻问责,既划定纪律规矩“红线”,又划出干事创业“安全区”,形成鼓励干事创业、宽容失败失误的宽松政治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有所作为。
广东在全国率先出招破解官商交往难题,制定关于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尽可能全面地列出政商交往的9项“正面清单”和13项“负面清单”,给政商交往提供一张“明白纸”,推动干部做到亲商、护商和“有交往不搞交换”、“有交集不搞交易”,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
一年来,全省各地市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探索政商良性互动,亲清共融,服务企业发展活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2016年,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5%,相关调研报告显示,广东省投资环境指数、投资软环境指标均居全国首位。
对于政商关系这一年多的变化,民营企业家们感慨良多。“现在办事简单多了,有礼也送不出去,我的应酬比以前减少了七八成;企业的财务成本、时间成本都大大降低;企业家要真正考虑核心竞争力才有前途!”广东履安实业有限公司总裁付松山认为,这对国家、社会、民族是有利的。
建设“廉洁示范区” 提升自贸区“软实力”
2015年4月,广东自贸区正式挂牌。省纪委、省监察厅先行先试,在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自贸试验片区和佛山有关经济功能区深入推进开展“廉洁示范区”建设,完善自贸片区和经济功能区综合监督体制,整合监督力量,全面提升自贸区的廉洁“软实力”。
围绕建设“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目标,省纪委积极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将“廉洁示范区”建设写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印发 “‘廉洁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制定10个方面任务35条措施,探索“制度、科技、文化”三位一体的防治腐败新模式,着力打造教育、制度、监督“三个平台”,逐步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