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

2018-04-17 21:47:5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论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丰富内涵

  ·四川日报评论员

  辨方位而正则。准确把握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决定发展成功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全局提出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战略定位,这是对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精准把脉,是四川迈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的逻辑起点,是谋划推进治蜀兴川事业的根本出发点。

  把握历史方位必须明晰战略地位,四川“全国有分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去年经济总量达到3.698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69.2亿元、居全国第3位,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与核心腹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是“稳藏必先安康”的战略要地,是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生态大省。

  把握历史方位必须找准内在动因,四川“发展有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四川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积累,四川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体量规模和较广的经济纵深,培育形成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4%,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8%,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为四川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握历史方位必须研判机遇条件,四川“未来有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川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很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四川三占其二,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惠及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天府国际机场等国家战略布局在四川交汇叠加,军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藏区彝区加快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将让四川获得更大支持,四川面临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

  把握历史方位必须洞悉矛盾变化,四川“现实有挑战”。四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四川,发展不平衡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主要是经济总量靠前但人均水平靠后、科教资源丰富但创新能力不强、市场主体不少但经济活力不够、民生投入加大但有效供给不足。这些既是短板、也是潜力,是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

  准确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历史方位,要既看到成绩、也看到差距,既坚定信心、也保持危机感紧迫感,既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也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跳出盆地看四川、解放思想谋发展,在全国大局和时代大势中准确定位,在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中奋发有为,深入研究、系统谋划,大处着眼、实处着手,坚定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