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孙炳文:一位来自四川宜宾的“无产阶级的战士”

2018-04-27 21:44:06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孙炳文:革命锐志留佳话

  新华社成都4月27日电(记者杨迪)一个月前,宜宾学院机关第一党总支来到四川宜宾市南溪区滨江路上的朱德和孙炳文雕像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近20名党员瞻仰雕像并重温入党誓词。

  在宜宾市这座长江边的城市里,人们说起英烈,总是会提到朱德和孙炳文:一位曾经在南溪居住过数年,一位则是土生土长的南溪人。两人的友谊也在近代革命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1885年,孙炳文出生在南溪城郊魏家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穷的他,一直靠亲戚资助才能读上书,所以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1908年,孙炳文考入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的前身)。在校期间,孙炳文不仅学习成绩十分优异,还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同盟会。

  在革命信念的驱使下,孙炳文以笔为矛,致力于国民革命。他经常出席同盟会的各种会议,撰写宣言、文件和来往函电,积极开展活动。在南北议和、革命失败后,孙炳文被推任《民国日报》总编辑。他的文章犀利深刻,极富鼓动性,深受读者欢迎。后来,因经常撰文痛斥袁世凯篡国复辟的罪行,孙炳文遭到北洋政府通缉,只得带着妻子返回老家南溪。

  回南溪后,孙炳文抱着“读书救国,教育兴邦”的想法,积极投入教育事业,但诸多挫折令他深感壮志难酬。1917年,孙炳文经人介绍和时任滇军将领的朱德相识。两人发现彼此理想志向相同,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成为莫逆之交。1918年,孙炳文投笔从戎,应邀到朱德旅部协理军政事务。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后,孙炳文与朱德共同组织了学习小组,阅读和介绍革命进步书刊,深感依靠军阀振兴不了国政。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当时已经离开军队的孙炳文听闻后,萌生了出国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想法。

  1922年9月,孙炳文与朱德一同登上邮轮,从上海前往法国巴黎。10月下旬,两人在柏林当面向周恩来陈述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周恩来深为感动,介绍和帮助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孙炳文的政治生命开始了新的起点。

  1925年,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大革命高潮。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急需大批革命骨干力量,中共中央号召旅欧党员回国参加革命。孙炳文于同年秋回国,先到北京,年底到革命的中心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和广东大学教授。

  1926年6月,孙炳文调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与周恩来、郭沫若、邓演达等人工作交往密切。同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他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一方面负责领导粤、桂及闽南工作,另一方面负责筹备经费、枪械、医药和补充战斗人员、训练骨干的工作。

  1927年春,蒋介石加紧反共步伐,阴谋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6日,孙炳文在黄埔军校的演讲中予以坚决揭露。4月16日,孙炳文在取道上海前往武汉工作时,因叛徒告密而被逮捕。敌人对孙炳文诱以高官厚禄,遭到他的痛斥和严正拒绝。4月20日,孙炳文在上海龙华被敌人杀害,时年仅42岁。

  孙炳文遇难后,朱德闻讯十分悲痛。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期间,朱德亲自撰文纪念孙炳文,称赞他是“革命意志坚强”的“无产阶级的战士”。

  “对敌人是嫉恶如仇,有灭此朝食之概;对同志是爱护备至,情同手足之感。”坚定的革命意志与高尚的品格,让孙炳文烈士为后人铭记。家乡南溪区的红色旅游规划中,孙炳文纪念馆正在新建,预计2020年竣工,届时将会和朱德旧居陈列馆、朱德纪念馆等一起供市民、游客瞻仰。(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