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业济世、倾情帮扶:助力贫困地区实现新时代脱贫奔康
2018-05-04 23:15: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网成都5月4日电 打赢脱贫攻坚仗,为四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扶贫工作如何打好组合拳?怎样下足“绣花”功夫?新华网推出系列报道“西南医科大学扶贫在路上”,看西南医科大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多措并举助力四川打赢脱贫攻坚仗。
系列报道第一期:精业济世、倾情帮扶:西南医科大学助力贫困地区实现新时代脱贫奔康梦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准扶贫爱心助学一元捐”帮扶行动。图片来源:西南医科大学
新华网成都5月4日电(刘晴、程晓玲)学校党政主要领导牵头,部署重大工作;制定完善“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方案,点对点对接550余户贫困户;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以人才、教育、医疗、产业、就业五条帮扶链为主线深入推进……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以立说立行、精准高效的帮扶作风,为全省24个贫困市、县带去脱贫致富的梦想与希望。
医者,既要“精业”,也要“济世”。2015年7月以来,西南医科大学积极响应中央、省委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按照全省脱贫攻坚工作的统一部署安排,凭借自身优势在人才、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等领域深耕细作,为全省全市的高校帮扶工作贡献了重要力量。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到普庆村小学开展捐赠、体检、义诊活动。图片来源: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赴汶川开展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图片来源:西南医科大学
人才与教育先行 “输血”与“造血”并举
扶贫要“扶智”,这是拔穷根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依托自身人才优势,西南医科大学精心遴选优秀年轻干部、医疗业务骨干进驻扶贫村,选派180余人次专家到帮扶县医院指导重点科室建设、举办专题讲座等,为对口帮扶村输入了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
学校和三所附属医院在强化第一书记培养、指导工作的同时,还注重调动贫困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对口帮扶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以村委会换届选举等为契机,学校帮助对口帮扶村培养和壮大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与专业人才队伍,为脱贫奔康注入鲜活动力。
从2012年开始,连续10年每年免费招收培养藏区彝区等少数民族学生75名,每年为贫困地区免费定向培养本土医学人才100名……围绕“教育治本”,西南医科大学主动承担“四川省民族定向专科3+3”培养计划,提出“一对一”捐资助学计划,同时组织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支教等,科学引导贫困地区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成长成才。学校还充分利用甲甲沟村的“农民夜校”平台,聘请专业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干部教育培训,基本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西南医科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调研合江县回洞桥村精准扶贫工作。图片来源:西南医科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到普庆村中草药种植项目现场进行指导。图片来源:西南医科大学
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创业 脱贫奔康底气十足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让贫困地区群众在就业、创业的新机遇中自力更生,是西南医科大学对口帮扶工作的一大亮点。学校充分发挥科研及智力优势,在2016年指导回洞桥村贫困户种植车前草50余亩,牵头签约中药材公司,畅通了产业出口;2017年又向回洞桥村投入190.15万元作为扶贫资金,按照“专合社+养殖大户+贫困户”模式,形成了鸡苗孵化、养殖标准、服务管理、生鲜加工和品牌营销“五个统一”的全产业服务链;同时着力农产品品牌化打造,建成1000亩核心示范园和400亩村集体经济果园。通过中草药种植、土鸡养殖、水果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精准推广,西南医科大学对口帮扶贫困村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推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是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关键环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口帮扶的两个村——叙永县旺龙村和普格县特补乃乌村均属偏远山区,山多田少,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村民接受教育程度低,外出劳务较少且大都靠体力。结合这一实际,医院投入20余万元作为两个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聘请种养殖方面的农技人员驻村指导,推动当地建立“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让贫困户在本村实现创业和就业。针对有意愿输出劳务和特别贫困人员,医院主动空出后勤工种劳务岗位,同时推荐贫困劳动力到村附近的产业园区等单位就业,极大程度解决了贫困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
西南医科大学捐赠苍溪县医疗仪器设备。图片来源:西南医科大学
立足专业优势 以“精准医疗”助推“精准扶贫”
深入开展医疗帮扶,让贫困地区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是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坚中之坚”。西南医科大学以自身医学专业优势为基础,在协助对口帮扶地区加强医院管理、专科建设,以及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健康知识宣传等方面下足功夫。为提升帮扶地区的医疗技术水平,学校及三所附属医院与苍溪县、昭觉县、合江县、乡城县、稻城县等地相关单位签订了帮扶协议,派驻妇产科、儿科等领域专家指导当地医院建设与管理,同时积极筹建网络健康门诊,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开展远程会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针对贫困地区医疗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西南医科大学及三所附属医院积极对当地医院短缺专科提供专业指导。目前,学校已举办医疗技术指导、医院管理能力提升等培训班15期,培训各类人员1000余人次,开展了医疗义诊6次、健康体检2次,服务村民1000余人次。在一次次的专业进修、指导培训、巡回医疗、健康义诊等活动开展过程中,西南医科大学立足专业优势开展医疗惠民的成效愈发显著,贫困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也有了愈加坚实的保障。
“厚德精业,仁爱济世。”八字校训言简而意深。医者,要有专攻术业的理想追求,也要有救死扶伤、服务于民的责任担当。在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其余校领导为副组长,主要职能部门和三所附属医院、二级院(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带领下,西南医科大学正以凝心聚力、倾情帮扶的初心和期许,在助力贫困地区实现新时代脱贫奔康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