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纳斯卡线条:以神之笔,涂鸦荒原

2018-05-04 23:28: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走近神秘遗迹①

  编者按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曾有过一些高度发达的文明,虽然时至今日这些文明都不复存在,但却留下了很多令人惊叹的遗迹。如果你好奇心爆棚或者是个神秘爱好者,那么请关注本报的专栏,和我们一同走近这些充满谜团的远古遗迹,感受远古文明的辉煌和神秘。

  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平原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每年降雨不到一英寸,生存条件极端艰苦,但是如果你乘飞机从这片荒原经过,并从高空向下俯瞰,就会惊异地发现,在这片贫瘠之地上镶刻着一幅幅奇异的巨大的图画,这些就是“纳斯卡线条”。最近,考古学家在秘鲁又发现了50多个新的纳斯卡线条,其中一些比之前发现的最著名的纳斯卡线条历史还久远数百年。

  像众神的刺绣一样。在这片约5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线条和图案堪称精美的艺术创作,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址。但是,至今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古纳斯卡人会创造出这些图案和线条。而且,在根本看不到全貌的情况下,这些巨大的线条以及图案又是怎样设计制造出来的。

  神秘线条到底画了点啥

  纳斯卡线条是一种神秘的地画,主要由线条、几何图形和多种图案构成。这些铺陈在秘鲁南部纳斯卡荒原的线条有粗有细,粗的有几十米宽,基本上就是一块小操场,细的却只有40多厘米宽,但一个人在上面走绰绰有余。大多数线条的深度在10厘米到15厘米左右,好似地面上的浅沟槽。而且这些图案几乎都是一笔画成的,一个人沿着线条走一遍就可以走完整个图案而无需重复任何一段路径。

  1927年,一位秘鲁考古学家在纳斯卡周围山麓远足时第一次发现了这些线条,但他从地面很难看出图案。1939年,一个名叫保罗·科索克的科学家兼水利系统专家驾着小型飞机飞过纳斯卡小城上空,惊喜地发现了大地上的这些图案。从此以后,人们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纳斯卡地画。

  这些地画包括螺旋线、箭头、锯齿形和波浪线等线条;三角形、矩形和梯形等几何图形;蜂鸟、鲸鱼、猴子、蜘蛛、神鹰等兽形图案,以及树木和花朵等植物图案;还有一些无法辨认的图形。国家地理纪录片《纳斯卡线条》认为,这种线条的总量大约有几千个,但由于数量众多,有些线条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并且不断有新的线条或图案被发现,使得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不知道它的总数到底有多少。

  历代考古学家从该区域附近的纳斯卡人墓地挖掘出了很多陪葬品,主要是陶罐和纺织品,他们发现,地画上的很多动植物图案都能在陶罐上找到,测定古物的碳14含量,可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由于陶罐和纳斯卡线条大致处在同一时期,他们测量陶罐的年龄,可以推测出纳斯卡地画形成的大致时间。学者们认为,这些宏伟地画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世纪前后,线条集中于当地约5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大费周章的巨画有什么用

  然而,古代的纳斯卡人为什么要在大地上画出这些线条和图案呢?纳斯卡线条被发现后的近百年间,南美洲考古学家一直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也由此诞生了水源说、地标说、天文日历说、祭祀说等千奇百怪的假说和猜想。

  水源说 有人发现某些纳斯卡线条指向水源,于是认为巨大图形和数公里长的线条是缺水的纳斯卡人用来记录地下水源位置的标记,是古纳斯卡人绘制的供水系统图。但这种解释是否合理,只能用当地的供水系统来证明,然而迄今没有在当地找到人工暗渠存在的证据。

  天文日历说 发现纳斯卡线条的保罗·科索克,以及后来一辈子研究和保护纳斯卡线条的德国女数学家玛丽亚·雷奇均认为纳斯卡线条所描绘的一幅幅图案就是“天文日历”。“古纳斯卡人画下这些图是为了让上天的诸神能够看到,从天上指引人们的耕种,也让诸神们知道大地都已被烤干了。”据玛丽亚·雷奇的研究,猴子图案在古纳斯卡是大熊星座的象征,这个星座代表雨水。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一本书,叫《沙漠中的秘密》,书中给出了很多地画的精确方位,试图证明这些图案中都能找到一条线指向某个重要的天体。然而,大多数考古学家都认为,科索克和雷奇的理论是错误的。事实上,在地上随便画一条直线,都有30%的可能性和某个天文事件相对应。另外,地画中也许有几个动物图案与星座对上了号,但整片荒原里有300多个动植物图案,绝大部分都和星座没有任何关系,因此雷奇的研究思路犯了“先下结论后取证”的错误。

  降落地标说 一个瑞士作家冯·达尼肯出版了一本名为《众神之车》的畅销书,他认为,纳斯卡沙漠是外星人乘坐宇宙飞船的降落场,地画就是降落时的标记物。地画中有一个著名的人像,丹尼斯还称之为“宇航员”。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一种天马行空的解释,因为乘坐飞机向下看,会发现纳斯卡的沙漠中布满了千奇百怪的图案和线条,如果外星人拿它们当作地标的话,非转晕了不可。

  祭祀说 有学者提出,古纳斯卡人崇拜山脉和水源,这些地画涉及崇拜与水的供应有关的神灵。在古纳斯卡人看来,线条代表了神圣的通道,通向可供奉众神的地方,动物和物体的符号旨在援助神灵供水,这些画是献给众神的。此类型的崇拜在整个地区的印加前文化中也被观察到。

  国内一篇名为《纳斯卡史前巨画探析》的论文也认为,既然地面上看不出巨画而只有在天上才能观赏,那么巨画就是给“天上人”看的,唯恐天上人看不清楚,才做得如此巨大。巨画中,动物图案是纳斯卡人各部落的图腾,图案线条是祭祀时人们站位的标记,从而由人体构成本部族的图腾,让天神在天上能够看到族人的虔诚,形成一种“望空祭祀”的仪式。

  没有“上帝视角”古人怎么做到的

  这些纳斯卡线条动不动就几百米长,站在地面上看,就是普通的或笔直或弧形的沟渠,只有坐上飞机以“上帝视角”才能一览全貌,如果没有人在空中指挥,这些线条和图案就不可能产生。而2000年前,没有飞行器,也没有先进测量工具,在根本看不到全貌的情况下,古代纳斯卡人是怎样在荒原上设计和制造出这些巨大而对称的图案的呢?

  作为一个数学家,玛丽亚·雷奇发现,很多纳斯卡线条爬坡穿谷、绵延很长距离却能保持笔直,她猜测古纳斯卡人很可能是在木桩间拉线作为画线的标准,只要3个木桩在目测范围内保持一条直线,那么整条线路就能保持笔直。而且纳斯卡的荒原土地上层铺满了大大小小的深色石块,而土地更深一层则是颜色较浅的泥土,如果把深色石块搬走就会形成线条。而后来的考古调查发现,在一些线路的尽头有地面木桩,这也支持了这一猜测。

  此外,一位美术专业出身的游戏UI设计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些符号可能是先以合理的大小绘制图形,再使用网格系统将图形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在地面上将网格按比例放大,再逐个绘制每个单独网格中的图形,最后将每个网格中的图形汇聚到一起就形成了巨大的纳斯卡线条。

  不过,目前关于纳斯卡线条的一切几乎都还是假说,真相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此之前,人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去破坏它,保护好这些人类祖先留下的谜一样的宝贵遗产。(唐 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