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刊文关注四川这位脱贫奔康的“好当家”

2018-05-07 23:09:3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贫穷不可怕,就怕没信心。”抱着这样的信念,20多年来,最美基层干部、四川省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带领村民引进果苗、改良农产品品种、发展旅游业……两河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了30多倍,曾经的纯农业村呈现出“支部强、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的新气象。

  姚庆英(中)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胡林摄

  春暖花开,和煦芬芳。走进四川省蒲江县两河村,去年新建的九仙专业合作社水果打包转运站堆满了金灿灿的柑橘,工人们正忙着筛选装箱、打包装运……“今天有30万斤柑橘要发往山东、北京、上海等地。新品种不知火、青见每斤能卖到5元,务工人员每天能挣两三百元。”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说。

  2017年,两河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3100元。谈起村里的变化,村民都对姚庆英跷起大拇指,夸她是脱贫奔小康的“好当家”。

  54岁的姚庆英,脸膛黑红,话音洪亮,透着一股子猛劲和倔劲……24年前的两河是纯农业村,年年种地,年年受穷。人均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姚庆英20出头从外乡嫁到两河村,不甘忍受这份穷,跑到雅安一个石材加工厂打工,凭着那股子劲,淘了“第一桶金”回村。村党支部看她是棵好苗子,用心去培养。1992年姚庆英入党了,1994年被选为村支部书记。

  “这么一个年轻妇女,能把这个烂摊子整好?”有人对她产生怀疑。姚庆英对自己却没有丝毫的怀疑。村民大会在村部院坝召开,她往起一站说:“贫穷不可怕,就怕没信心。”

  此后,姚庆英拿着村两委绘就的蓝图,实地勘察,现场规划,山下种粮,山上种果,不放过一寸荒坡地。“村民传统都是种粮,学习种植水果,畏难的人不少。”姚庆英带领村干部和年轻党员作示范,到成都双流县去引果苗,在自己的承包地和自留山上种草莓、种脐橙。挖坑除草,挑水灌苗,姚庆英样样干在先。一片片果树苗噌噌往上蹿,连续几年村里的水果大丰收,2011年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

  2012年冬的一次支部大会上,姚庆英心情有些不平静,“村里的水果产业品种老化、品质不佳,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们应改种优质柑橘品种。”有的村干部担心砍旧树种新树会造成损失。

  姚庆英却认准了这个理……她带头将自家30多亩流转地上的脐橙树砍掉,到外地买回不知火、青见等良种枝条进行嫁接。然而,当年姚庆英“损失”了5万多元。她并不后悔,因为知道新品种嫁接第二年就挂果,价格是普通脐橙的10倍。在她带领下,如今村里都种上了新品种。“姚书记,后悔当初没听你的话,少赚了两年的钱;从今往后,坚决跟着你们走!”村民李福华对她说。

  在姚庆英和村两委的带领下,2017年,两河村优质柑橘、猕猴桃、草莓基地发展到4800多亩,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不再是梦想。

  既要甩掉穷帽子,更要过上好日子。近几年,一座座具有浓郁川西民居风格、花园式的农民新居拔地而起,油砂路、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网络通到每家每户。两河村利用良好的居住条件、美丽的田园风光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旅游”“互联网+农业”等业态逐渐兴起。通过评选“好儿女”“好邻居”“好夫妻”“好干部”“好党员”,文明之风劲吹。

  如今的两河村,呈现出“支部强、产业兴、农民富、村庄美”的新气象……(记者 刘裕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