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公园城市来了!成都试水城市发展“新范式”

2018-05-17 01:11:48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5月11日,全国首个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在天府新区挂牌,5月12日,《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也正式亮相。

  公园城市,这是成都市继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目标之后,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道路上,主动探索的又一全新概念。

  什么是公园城市?成都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打开”它?

  1

  什么是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挂牌当天,来自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的国内外权威专家,对“什么是公园城市”进行了解读。

  “与过去所提的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等不同,公园城市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公园城市研究院智囊团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介绍,公园城市不仅是“公园”和“城市”的简单叠加,也不是简单地在城市里增加公园面积。它应当是公、园、城、市四个字各自所代表领域的总和。

  吴志强解释,“公”代表公共,强调公共交往功能;“园”代表生态,强调生态系统;“城”代表生活,强调人居与生活;“市”代表生产,强调产业经济活动。简言之为“一公三生”。“公园城市并非单独追求绿、实现美,而是要让上述四个领域功能相互间配比性好、复合性高、系统性强。它是统一整体,是新时代的城市新范式。”吴志强说。

  在同济大学教授吴承照看来,公园城市的实施过程不是单纯的建造公园活动,它强调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发展,“公园形态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城市价值的增减。”

  “根据充分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公园城市是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认为,公园城市吸收了田园城市、生态城市等理论的思想精华,“比花园城市更有人文意蕴,比园林城市更有自然风味,比生态城市有更多的发展特性。”

  2

  怎么建公园城市?三步实现“城市=公园”

 

  对成都市民来说,《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服务所有人,这是成都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曾九利介绍,公园城市理念将“城市的核心是人”作为价值取向,突出公园城市中的“公”字,做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突出人民属性、突出“服务所有人”,力争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我们将建设公园社区,并通过‘街区制’理念全面推进公园街区建设,实现街区空间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共融。再比如,通过充分发挥天府绿道网、市域水网的串联作用,连通林盘、景点、园区、企业、学校等城乡节点,形成全民共享、覆盖全域、蓝绿交织的网络,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化,让市民可进入、可参与。”曾九利举例。

  据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瑛透露,建设公园城市,成都已确定“三步走”发展目标:2025年,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天府新区提出了更明确的计划:规划形成“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五级生态文化景观结构和天府中心“一轴一廊一核三区”等空间布局。同时,“一带一路”产业功能区和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将同步推进。此外,还将规划布局国际会议中心、天府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并按服务半径500米—600米的标准,构建118个基本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生活圈”,实现城区覆盖率达100%,5年内建成基本骨架。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不是一城之事,更是要向世界提供范式。”吴志强说,按照“从全域增绿到全绿提质,从全方为民再到全面永续”的发展思路,建设公园城市将引领成都率先迈向“城市=公园”之路。(记者陈碧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