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让群众少跑腿 人民日报点赞成都“减证便民”行动

2018-05-17 22:38:4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成都启动“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一年以来,持续向“奇葩证明”开刀,形成《成都市行政机关证明事项保留清单》,截至目前共取消调整证明事项8031项,保留12项,基本实现区域内“两张清单”全覆盖,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全领域、全方位覆盖。5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减证便民 让群众少跑腿》一文,为这一行动点赞。

  针对“证明”事项泛滥等问题,2017年以来,四川成都启动“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对基层证明事项、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证明事项进行了清理。

  “前几年,家里办贷款,银行要求开亲属关系证明,我既要跑公安局,又要跑社区。现在不用再开这些证明,一趟也不用跑了。”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社区居民周莉告诉记者。

  2017年初,成都制定《成都市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以下简称《清单》),取消298项证明事项,仅保留15个必要事项,保留事项占全部事项的比例不到5%。2017年5月1日,《清单》正式实施。

  据成都市政府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清单》公布实施后,成都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退出机制。对国家、省级政策法规修订后取消的相关村(社区)证明,主动衔接,及时修改保留清单,减掉相应证明;同时,随着电子证照库的建立完善,可通过数据信息共享方式查询的,也将及时从保留清单中予以取消。此外,对于未在清单范围内的事项,成都市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得再要求办事群众提供村(社区)证明。

  同时,成都引入承诺机制,疏堵结合。对未纳入保留清单,但有关部门认为取消后存在较大监管责任的村(社区)证明事项,如资助或帮扶困难群体、部分亲属关系或身份证明等,有关部门可以以个人声明或承诺的方式替代村(社区)证明材料。在细化条件要求、明确告知法律责任的基础上,以个人申请并通过网上或现场公示、加大失信行为惩治力度等措施加以解决。

  “过去,社区居民来开一个证明,为了核实相关信息,我们自己要跑好几趟。”文殊院社区工作人员陈艳说,“自从《清单》实施以来,需要开证明的情况大大减少,我们工作更加从容,也能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从最贴近基层的村(社区)证明事项破题,成都市进一步向“奇葩证明”开刀:对市、县、乡三级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开展逐项逐条清理,形成《成都市行政机关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共取消调整证明事项8031项,保留12项,基本实现成都区域内“两张清单”全覆盖,切实做到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全领域、全方位覆盖。(记者 宋豪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