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2018-05-18 22:52: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兴隆湖科学城。

  成都再次吸引世界目光。“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5月18日至20日,2018年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将在成都举行,国内外诸多大咖将齐聚蓉城,共谋新业。

  时间回溯。一年前,2017年4月25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经济快速成长,全面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

  同年11月9日,成都新经济发展大会举行,新经济发展号角愈发嘹亮。

  短短数月,3.57万家新经济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成都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四位,正逐步成为新经济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为“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作出生动的阶段性注解。

  当前,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经济,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异军突起,成为牵引我国经济创新发展澎湃动力。淘汰落后产能,聚力发展新经济,成为成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路径选择,成为成都奋力书写“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时代答卷的重要经济篇章。

  1

  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国际国内经济大势发生变革、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自身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时候,进入万亿级规模的成都,如何甩开追赶者,赶超领跑者?

  成都从历史和现实维度找答案——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5年前从外地到成都创业的“海归”博士周涛,先后创办了数联铭品、数联医信、数之联3家大数据方面的企业。

  “成都对新事物和初创企业的接纳和包容,可以说是新经济企业在成都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周涛说。

  除了包容的城市特质,成都还是一座创新基因延续了2000多年的城市,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不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勇气,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基因。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是典型的自主创新案例;古蜀人开创了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让成都与洛阳、长安一起跻身世界大城市行列;北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成都人开始使用纸印“交子”以代替铜钱,由此开启世界纸币时代。

  无论是世界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和纸币“交子”等发明创造,还是成都人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度、包容度、接受度,都彰显了天府文化“创新创造、乐观包容”的鲜明特质,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丰厚滋养和创意源泉。

  成都新经济从2003年萌芽,到2010年开始起步,再到2015年蓄势,经过3个阶段的发展,已奠定了一定发展基础,并迎来新发展阶段。

  成都的新经济发展守正出奇,不仅拥有政策资源,更拥有宝贵的人才资源。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海归”创业选择的城市中,成都的吸引力持续增长,仅次于北京、上海,列全国第三位。

  不仅如此,成都有全国第四的城市人口,有西南广阔的市场腹地。

  根据赛迪城市经济竞争力百强榜来看,成都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名,新经济竞争力得分超过很多“新一线城市”。从发展潜力和动力来看,成都优异的产业基础、领先的新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在“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大力推动下,将成为未来全国城市新经济发展的中心、策源地和新引擎。

  诸多传统的底蕴和现实的优势,让成都发展新经济充满信心和决心。

  2017年11月9日,成都市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提出抢抓窗口期、机遇期,坚定不移发展新经济,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来。并制定出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2

  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七大应用场景”

  “成都高举发展新经济的大旗,我们坚信成都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在西部地区互联网+物流的独角兽企业货车帮CEO罗鹏看来,发展新经济的核心要素主要有四个:干新经济的人,发展新经济的场景,驱动新经济的资本,助力新经济的市场。

  据此,货车帮将“最强大脑”放在了成都——全资子公司成都运力科技承担着货车帮技术研发功能,主要负责货车帮APP、货车帮—货主APP的规划、开发和技术运营等。

  如何保持新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

  成都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发展经验,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构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产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和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的“七大应用场景”,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认为,成都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了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地主要方向和路径。“围绕信息流、人流、资金流在成都的集中和分散,成都完全具有从发展流量经济到节点经济再到枢纽经济的发展条件。”

  优雅时尚的“天府文化”,是孕育新经济应用场景的天然载体。去年,成都启动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慢行体系和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森林公园建设。这两个重大“绿色工程”,提升了百姓生活质量,也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夯实了生态本底。更让人振奋的是,政府的绿色投入转化为了“绿色经济”,一个个新消费应用场景在公园绿道如星星之火般蔓延。

  创新创造的“天府文化”,更让成都的企业迅速站上发展新经济的“风口”。2013年,成都极米科技公司在全国率先推出“无屏电视”,如今,他们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处于领先位置;智能运动领军企业咕咚等诞生于成都。

  人才资源特别是青年人才是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建立条件入户和积分入户“双轨并行”的户籍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出凭本科毕业证入户政策,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等,吸引大量人才落户,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才保障。

  发展新经济,离不开科学的政策顶层设计。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先后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定实施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规划建设“独角兽岛”等发展载体,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发展基金。特别是将应用场景构建作为推动新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全力打通新经济企业在政务公开、智慧城市建设等应用场景的制度瓶颈,为新经济发展提供精准的政策支撑。

  3

  新经济积蓄起巨大市场和动能

  迈入2018年,成都新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实现了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3月,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新潮传媒)以15亿美元的估值入选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

  有望成为“独角兽”的成都新经济企业不止“新潮传媒”一家。“今年我们提出了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的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正在梳理新经济企业基本情况和区域分布,建立新经济企业库,动态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大力发展产业链上的“头脑企业”。据了解,该委已梳理了30余家“潜在独角兽”名单。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医疗、互联网+智慧物流、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文化娱乐、VR/ AR等领域。

  除了新潮传媒,成都还诞生了一大批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经济企业总量已达9.3万家,新增新经济企业3.57万家,具有新经济特征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占比达六成,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7.9%……目前,成都市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几项主要指标,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

  坚持以创新需求和企业发展壮大为导向,成都加快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政府公共资源和城市优质要素投放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的高增值行业,促进各类要素向新经济领域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倾斜流动,有效集聚,为新经济发展培育丰厚土壤。

  在营造新经济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纵深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生态圈打造上发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更多新的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迅速成长。

  在新产业平台和载体建设上做文章——以功能区的方式聚集生产要素,通过打造一批聚合工艺流程、产业场景、创意设计等符合新经济特征的新生产要素,形成新经济聚集区。

  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上下力气——为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创造条件。

  4月26日,美国独角兽企业爱彼迎在北京和成都推出40项由本地达人开展的当地体验,面向中外旅行者开放预订,用全新的方式解锁一座座熟悉的城市。

  凭借成都共享经济的发展土壤以及短租业务的快速成长,爱彼迎在成都的业务也逐渐丰富。

  多次参与《成都市关于推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讨论的侠客岛CEO王宏波说,自己是从北京来成都创业的“蓉漂”,感受到成都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力度很大,速度也很快,“我越来越为自己、为公司来成都创业感到荣幸。侠客岛总部在成都,下一步将继续立足成都,做大成都优势,往全国各地发展,成为成都市共享经济的领军企业。”

  拥抱大时代,成都正奋力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高质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强劲支撑。

  【观点】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成都有望成为全国新经济发展中心、策源地和新引擎。

  具体而言,首先,成都因其地理、资金、产业基础和商业环境等优势,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禀赋优势;其次,近年来成都以天府新区、高新区等为抓手,在新产业培育、大项目引进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再次,以“成都产业新政50条”为核心的产业政策,有效推动成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

  成都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成都的经济结构也正向好的方向快速推进。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在成都周边布局了大量“三线建设”企业,积累了雄厚的工作基础,工业体系较为完备,在飞机制造、电子产业等方面,成都都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

  成都提出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实属接地气之举,任何新经济、新产业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与传统产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既要考虑到其突变创新的方面,又要考虑其继承和延续的一面,新产业与传统产业、消费升级结合非常重要。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

  新经济时代是重塑成都产业标签的时机。

  对成都来说,优势产业主要聚集在医药制造、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等领域,成都要以绿色经济为战略引领、智能经济为技术突破、以创意经济为需求升级。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

  在米尔肯研究所亚洲中心发布的“中国最佳表现城市:全国经济之星”的2017年度报告中,成都凭借在多元化和高附加值产业的积极发展,对创新和创业精神的鼓励,人才储备丰富,和较低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当选“中国最佳表现城市”。

  成都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关键就在于寻求渐进发展的同时,保持城市的个性和文化。成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是一座追求休闲的慢生活城市,成都对于人才的吸引,除宜居优势外,更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一张一弛的结合,吸引了人才聚集。

  ——米尔肯研究所亚洲中心研究部董事黄华跃

  (明飞 图片由航拍四川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