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的博物馆为什么这样火?

2018-05-18 23:00:0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近年来,我省文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博物馆数量、办展场次、观展人数均名列全国前茅。博物馆成为四川城市气质的象征、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窗口,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博物馆在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四川人对逛博物馆究竟有多着迷?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我省博物馆发展。敬请垂注。  

  5月15日,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布“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才不到10分钟,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预约“馆长讲解”的观众已抢完活动名额。与此同时,成都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在朋友圈转发了博物馆日活动预告并提示:“好事情!就是担心你们遭挤倒……”

  担心“被挤倒”不无道理:去年的国际博物馆日,15万余人次的观众挤爆成都5大博物馆。

  不约而同去博物馆“打挤”,在四川已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省文化厅数据为证:2013年,4834万人次;2014年,5329万人次;2015年,5996万人次;2016年,5975万人次;2017年飙升到6751万人次。

  逛博物馆,已经成为四川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组数据:四川博物馆接待量名列前茅

  5月5日,“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以下简称“阿富汗展”)闭展前一天,成都文化界一名人士给记者打来电话,着急地问:“我们全家今天都要去看展,还挤得进去不?”

  全家老少看展,呼朋唤友看展——每逢有展,天府广场成都博物馆前都会排成“长龙”。

  在省文化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李蓓看来,近年来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观众爆发式增长,尤其以2017年为甚。

  2017年,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6751万人次。当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为9.72亿人次,四川占了全国观众人次近十四分之一,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名靠前。

  大展迭出,观众爆棚。2016年底到2017年4月,成都博物馆“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108万人次进场看展;紧随而至的“帝国夏宫——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吸引观众57万人次;“阿富汗展”在成都以50万人次的观众数量,创下十多年来该展的全球巡展纪录。

  被追捧的不止成都博物馆。2017年,四川博物院举行的“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以下简称“中印雕塑展”),有20万人次观展。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其刚刚闭展的“庞贝: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借助金沙太阳节的推动,吸引观众达120万人次。

  除了成都,观展热在全省多点开花。2017年,全省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了637个基本陈列展,举办了498个临时展,以及各类公众教育活动18万次,为吸引公众走进博物馆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川人的观展热情感染了“阿富汗展”的工作人员。他们说:这充分显示了四川人良好的知识接受度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川人不断增长的文化自信、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造就了四川博物馆观展热。

  一种创造:博物馆从高冷到亲民

  2018年初,拥有23万听众的文博类知名博主“拿破破Napopo”,把“丝路之魂”特展放在了2017年全国十大展览之首。 在他看来,这次展览在主题提炼、展品选择以及展陈手法等方面,于数百个文博展中首屈一指。

  不止“丝路之魂”。近年来,川内博物馆不断强化精品意识,深挖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陆续引入大量精品展览。四川博物院的罗马尼亚珍宝展等展览,以及金沙遗址博物馆在春节连续推出的世界文明系列展,好评如潮。2017年举办的中印雕塑展以及阿富汗展,都是世界级的文博精品展。展品精,展览用心,再加上科技手段的进步,使得博物馆展览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有业界人士说,四川文博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思路,策划、引入的大展多、精品多,策展有思想有深度。博物馆不再高冷,提供了更优质、更大众化的亲民产品。

  展厅高科技。四川博物院张大千书画馆展厅,不仅可以看张大千真迹,还可在触摸屏上临摹,玩根据壁画内容改编的游戏。四川博物院信息中心负责人司锐透露,很多青少年观众对人物众多的《临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壁画如数家珍,“因为游戏玩了无数遍。”

  展览活起来。以成都博物馆为例,“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用文物讲述成都历史,导视流畅的参观路线、现代化的色调和设计理念,让展览鲜活起来,还通过显示屏增加信息源,与观众互动。

  推进制度创新。成都博物馆的策展人制度,打破所有展览由一个部门执行的惯例,调动全馆的力量参与。

  “除了综合性博物馆外,四川还有一系列极具特点的专题博物馆,这也成为四川博物馆体系的一大亮点。”李蓓说,三国旅游目的地在成都武侯祠,诗歌朝圣必去成都杜甫草堂,了解古蜀文明去三星堆和金沙,川菜博物馆、华希昆虫博物馆、通江银耳博物馆等也各具特色,川内博物馆已极具辨识度。

  一种助力:免费开放+错延时服务

  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认为,四川博物馆的逛馆热,离不开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有形之手”。

  在四川,博物馆免费、延时错时开放是一大亮点。

  为推动更多人走进博物馆,2017年,四川在全国率先把“推动更多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全省262座博物馆中,已有150多家实现免费开放。今年4月底,成都免费范围再度扩大:在国际博物馆日免费开放之外,世界遗产日继续免费,公众免费范围也再度扩大。

  由免费,到错时延时。2017年下半年,省文化厅发布《关于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延时开放的通知》,博物馆错、延时服务从最初的两家试点,变为在全省系统推广。得益于此,更多上班族在下班后能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各馆晚上观众人次持续攀升。

  今年,我省还将加快博物馆建设,力争在2020年实现博物馆的市州和县区全覆盖,推进综合性博物馆、历史名人博物馆、生态(社区)博物馆、乡村史博物馆等形态的博物馆建设,引导各地合理利用历史建筑、名人故居旧居、工业遗址、传统村落甚至城市综合体等作为博物馆馆舍,因地制宜发展博物馆事业。

  可以预见,随着我省博物馆体系的丰富完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更多国内、国际文化展览活动将在四川博物馆里“生根发芽”,四川人的观展热度还将继续攀升。(记者 吴晓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