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西部内陆走向开放前沿 四川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2018-05-21 21:09: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5月22日至23日,第四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将在成都举行。超过300名中外嘉宾将相聚天府,同台对话,共谋发展。

  这个春夏之交,一波又一波新老朋友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泰国诗琳通公主来了,开启她的第9次访川之旅;

  外国驻港领团来了,这是党的十九大后外国驻港领团首次赴内地参访;

  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总理库尔茨来了,见证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馆开馆,见证首列直达维也纳的中欧班列启程;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团来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川港合作会议机制正式建立,开启深度合作崭新一页。

  如此密集的节奏,在四川对外开放史上少见。

  开放自信,自然高朋满座。在一次次迎来送往中,友谊不断延伸,合作日益深化,内陆四川织密与世界联系的纽带,奋力走在西部开发开放前列。

  新谋划

  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格局

  5月20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驶出成都,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向西,11天后就能到达波兰罗兹,运载的货物可在3天内到达欧洲绝大部分城市。每天,有3班中欧班列从成都启程,10余条“蓉欧+”国内线路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四川,成为铁路西向国际大通道的物流中转站。

  同一天,川南泸州,一列载着“四川造”的外贸铁路班列从泸州港驶出,顺长江而下,经广州至香港,进而转运全球。

  一个向西,一个向南,不同的方向,指向同样的格局——一条条新的外贸通道打通,四川立体全面开放格局正加快形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指明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开放格局。新形势下四川全面开发开放,需要以全域思维和全局视野,进行全新的谋划。四川进而提出,找准全面开发开放的主攻点和突破口,推动西向、北向、东向、南向四向拓展,全域开放。

  这其中,互联互通是基础和前提。距成都中心城区直线距离50公里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雏形初现,3年后将正式投用,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后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在广袤的西部,这个巨型交通枢纽,将成为中国面向欧洲、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中亚的国际空中门户,成为国际客货西进东出、东进西出、西进西出中国大陆的重要中转站,支撑四川、西部乃至中国的对外开放大战略。

  “五一”小长假,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昼夜不眠,运送着比去年同期多9%的旅客,平均1.5分钟就有一架航班起降。在这个中国内地第四大繁忙的机场,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900多架飞机起降,106条国际(地区)航线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的重要枢纽城市,将四川、西部与全球紧密相连。2017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逾4980万人次,成都航空口岸出入境流量历史性地突破500万人次,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

  不断攀升的旅客吞吐量、出入境流量,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四川的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升,昔日的西部内陆省份正成为开放前沿。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向东、中国向西。处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四川,被赋予新的开放使命,承担新的历史角色。2017年5月,“中国—欧洲中心”在成都启用,中国与欧洲交往的桥梁和纽带落户四川,见证着四川对外开放的新历程——这里不仅是西部开放前沿,更是中国开放前沿。

  新路径

  对外开放合作向高水平、高端化推进

  近年来,四川开放合作高水平高端化推进,走在西部前列。 高水平体现在平台之高。5月11日,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川港合作会议合作机制安排》和《川港高层会晤暨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备忘录》,标志着川港合作从地震援建、民间交流提升到地方政府间全方位和机制化合作。林郑月娥坦言,这是香港首次与内地西部省份建立全新的合作平台。“今年是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在此之际提升川港合作层次,别具意义。”她表示,川港双方聚焦重点合作领域,以创新、务实的方式“成熟一项推一项”,一定能够开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格局。

  四川加快向全球推介的步伐。2017年,美国、墨西哥、哥斯达黎加、法国、奥地利、塞浦路斯、斯里兰卡、孟加拉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四川推介的身影,22批省领导出访瑞典、奥地利、以色列等48个国家和地区,促成四川省与外国有关方面签署50余项交流合作协议。中意文化创新园区、四川—捷克飞机研发中心、中以创新技术转移平台等标志性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四川,开放平台规模更大、质量更高。

  从借船出海到主场做东,担当主角,四川越来越自信。4月,第十七届西博会海外推介会陆续举行,今年最受期待的西部盛会揭开面纱。本届西博会展览总面积将为历届之最,并首次实行“一城双展”。届时,将有超过6万名中外嘉宾来到四川,共赴盛会。同样是在4月,2018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开启一年一度的春天之约,58家境外世界500强及知名跨国公司、28家央企领衔近千家企业,共同站上全球企业共享四川机遇、共谋未来发展的舞台。

  高端化体现在规格之高。“透过这里,看到了四川的无尽魅力。”4月9日,泰国诗琳通公主到眉山、乐山考察访问,乘船游览乐山大佛,登上峨眉山金顶,她这样感叹。不仅是诗琳通公主,丹麦首相拉斯穆森、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智利国会众议长埃斯皮诺萨……“重量级”嘉宾接踵而至,2017年,四川共接待外宾团组189批1977人次,到访的外国首脑和外宾团组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设领馆,开航线,办企业,开峰会,签协议……外国政商密集访川,高密度互动推动四川开放向高水平、高端化迈进。

  开放的四川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举办或承办《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高端展会、高规格大会、高规格接访接连不断。截至去年底,四川省建立各级国际友城90对、友好合作关系179对,稳居中西部前列;奥地利驻成都总领事馆于4月11日开馆,外国获批在川设立领事机构达17家,数量居中西部第一。

  一个国家选择在某个地区设领事机构,看重的是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实力、开放水平、发展潜力、双方交流合作基础以及交往前景等诸多因素。地处内陆的四川,正站在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

  新动力

  持续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泸州实现GDP增速达9.1%,居全省第一;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挂牌一年来,新增注册企业3612户。探索内陆开放的新路径,为泸州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泸州的实践是全省的缩影,开放正成为拉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几年,四川经济巨轮前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宏观形势下,经济总量跃上3万亿元台阶后,面临实现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加速转换的考验。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四川坚持转型发展“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把开放合作作为高点起步、高端切入的直接抓手,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四川自贸试验区带动效应显现。挂牌一年,累计新增企业3.4万家,新设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00家;自贸试验区片区所在的成都、泸州两市,2017年进出口增长49.1%。2017年全省实现GDP增速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好于预期,实现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加速。保持发展速度的同时,还实现结构优化。去年,新项目新企业新产业等新动能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50%,“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动能更足,增强了四川的经济活力。”省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表示。

  4月9日,外国驻港领团参访团结束一天的走访后,香港美国商会会长约翰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又多了几页笔记。傍晚的茶话会,约翰向大家展示这几天行程的成果——“我记下了天府新区及成都的发展优势,例如重要战略位置、优越的交通条件、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等。”现场的四川省外事侨务(港澳)办相关负责人帮他添上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6月底,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331家。这让约翰惊叹,“我一定要在四川多走走看看,向商会成员、美国朋友分享这里的机遇。”

  5月11日,由26位香港中国商会青年企业家组成的访问团首次到访四川,访问团团长、香港经纬集团执行总裁陈亨利表示,此次四川行结下丰硕成果:他们将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企业,建设运营紫荆谷成都创新发展中心,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创业投资基金。“这次带青年企业家们过来,期望能推动川港青年企业家的交流,寻找新的合作机遇。”

  四川正步履铿锵,奋力走在西部开发开放的前列。(记者 李欣忆 王眉灵 江芸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