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蓉平: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期” 要不知足知不足

2018-05-23 22:12:2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图片来源:成都手机报

 

  上周末,成都市环保局发布了《2017年成都市环境质量公报》。公报数据显示,成都的整体环境质量正在持续改善。大气治理方面,成都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35天,同比增加了21天,PM10和PM2.5两大指数双双下降超过10%(分别下降16.2%和11.1%),超额完成“大气十条”任务;水环境方面同样有突破,锦江黄龙溪断面由上一年的劣Ⅴ类改善为Ⅴ类,这是自2011年总磷纳入监测评价以来该断面首次消除劣Ⅴ类,提前达到了2020年水质考核目标。

  无论是从大气、水、土壤三大方面的整体改善情况来说,还是从完成省上下达的考核目标、对比全国同类城市情况而言,这都算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了。这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去年以来全市“三治一增”的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的推进、“散乱污”企业的关停,包括中央环保督察组的督促、每一位成都市民的参与、配合及支持……

  但是,拿到高分成绩单的成都,还必须意识到,环境问题的解决才刚刚迈出第一步。短期目标的“攻坚战”必须雷厉风行地拿下,长期目标的“持久战”更需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复杂性,久久为功坚持不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几个“期”意味深长。能否把握住机遇,能否夯实措施,决定着环境治理的“持久战”能否最终实现建成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对成都而言,由于气候、地理等特殊因素,解决环境问题比很多地区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严峻。比如,目前成都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目前仍排名靠后;大气治理还没有完全离开“老天爷帮忙”;水体污染还较严重……处于“关键期”的成都,依然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关停“散乱污”企业,更要依靠科技力量形成长效机制,这样才能“减存量、控增量、提质量”。

  此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生态环境前所未有地被上升到了“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高度。环境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城市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问题。解决环境问题,实现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从这个层面上,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期”的任务,远不止停留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突击,空气污染了治尾气,水污染了治理水体。中央已明确,“攻坚期”的核心任务,是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这一点上,成都无论是将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还是建设世界最长天府绿道、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工程,都彰显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将优美生态环境作为民生福祉、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理性认知与坚定决心。

  持续改善的环境,是成都积极作为的回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成都今年空气质量有“12天优、66天良、47天轻度污染、10天中度污染、3天重度污染”,与去年同期相比重污染天减少了12天,PM1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继续分别下降5.2%和6.9%。减少的污染天数和污染物浓度,证明了工作成效。同时,4成以上的污染天数提醒我们,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不知足、知不足,久久为功。

  “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勉励大家。其实,这句话不仅是对政府部门说的,对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市民也同样适用。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每一个个体的共同参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我们才能还给自己、留给后代一个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鸟语花香的现代化新天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