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蓉平:消除“网络暴力” 法治才是良方

2018-05-26 21:32:3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前阵子有个实验很火,一位纹了身的男生和两位化了妆的女生站在台前,仅凭外形,由带着白面具的数十名匿名者们在网上肆意评价。在他们收获的评价中,正面的,甚至中肯的,几乎为零。男生被贴上“没文化、暴力狂”等标签;女生们的评价则清一色是“脑残、心机婊、交际花……”

  这结果不令人意外。甚至,我们早已习惯和默认了隔着互联网的屏幕,在我不认识你、你不熟悉我的环境下,那里的语言恶意丛生,充满暴戾。

  在这个社会,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有人正在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或被侮辱被“扒皮”,或被审判、被攻击。

 

  “吹牛不上税,骂人不要钱”这句老话,道出了背后些许道理。互联网上,骂骂人,吵吵架,揭人老底,甚至造谣编瞎话配合剧情,成本太低了。网络的虚拟性给人带来的责任缺失感、压抑发泄感、被放大的存在感甚至片面的“正义感”,让许多人突破道德底线。指尖一动,谁都可以从冷漠的看客成为不痛不痒的刽子手。

  至于那众矢之的的受害者,他抽身和维权的成本却极高。甚至不乏种种悲剧。在著名的美国“梅根事件”中,13岁的花季少女梅根,就因网络暴力自缢而死。

  最高人民法院也曾公布过一起案例,因怀疑中学生徐某在服装店偷拿一件衣服,服装店将徐某在该店的视频截图传上网,一个多小时后,网上的人肉搜索就将徐某的个人信息全部曝光。两日后,徐某跳河自尽。

  更多身败名裂者、一蹶不振者、不堪其辱者,他们被一众隔着屏幕的陌生人,合力推下深渊。

  隔着纱的互联网上,总有一些“暴力”结出“恶之花”。纵然在有些公众事件中,语言的“暴力”被套上了“正义”的外衣,网友们挥着大旗将攻击矛头对准了事件中居于道德下风的当事人。但“以暴制暴”,终究不是正义。

  又由于一些网络暴力参与者对事件本身并没有真实全面地了解,通常只是根据单一、片面的信息来源,夹杂着主观臆断,对信息进行复制、改变和传播。这更易招致舆论对事件的过度审判甚至错误审判,让悲剧与伤害发生。

  数月前成都发生的“摔狗事件”,就引发出一场剧烈的“网络暴力”。“摔狗者”何兴丽,占据道德下风,不仅受到“惩恶除暴”的网友们激烈的辱骂、恐吓、人肉全家,甚至“暴力”延伸到线下,她被网友寄送花圈、香烛、遗像等。还有网友们千里迢迢赶来成都向她的门前泼墨……

  网络暴力不能任其发展,否则社会永无宁日。

  许多人抨击网络暴力,呼吁网民自律。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兴丽也曾说:“我们(何与狗主人)之中,没有赢家。我会坚持反网络暴力,谁能保证下一个被泄露隐私的人不是你自己呢?”

  在同一片互联网空间中,越是网络暴力横行,越是让每个人都有成为受害者的可能。在互联网上树立道德红线和责任底线,维护公序良俗,引导网民人人自律自重,这固然重要。还要强有力地打击网络暴力,“回归理性,依靠法治”,应是最对症的良方。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中语言暴力的低成本,甚至让许多生活中的谦谦君子,将深藏心底的污言秽语肆意发泄。要提高“施暴”成本,首先就要破除网民心中对“法不责众”的认知,对于触及法律法规的言语和个人严肃追究。目前,我国出台了《关于办理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文明上网自律公约》等法律法规,对于规范互联网行为已有法可依。

  而另一方面,更要与时俱进,适应发展,完善相关立法,规范和净化网络环境,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治网,让法治真正成为整治“网络暴力”的铁腕。

  当前,我国已有的法律法规对于打击“网络暴力”尚缺乏针对性和冲击力。遏止“网络暴力”,需要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民言行,惩罚伤害行为,维护受害者权利。

  只有当一切回归理性,走上法治轨道,网民们才能从根源上自律。到那时,那些戴上白面具隔着手机屏的匿名者们,或许就能够如同站在你面前时一样,卸下戾气,平和的说一句,很高兴认识你。

  附:《文明上网自律公约》

  2006年4月19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号召互联网从业者和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在以积极态度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同时,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坚持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公约全文如下:

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

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提倡先进文化,摒弃消极颓废,

促进网络文明健康;

提倡自主创新,摒弃盗版剽窃,

促进网络应用繁荣;

提倡互相尊重,摒弃造谣诽谤,

促进网络和谐共处;

提倡诚实守信,摒弃弄虚作假,

促进网络安全可信;

提倡社会关爱,摒弃低俗沉迷,

促进少年健康成长;

提倡公平竞争,摒弃尔虞我诈,

促进网络百花齐放;

提倡人人受益,消除数字鸿沟,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