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创造101》真能打造出“中国最强女团”吗?

2018-05-28 22:21: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等了三个星期,终于等到“小姐姐”登台了!上周六,网综《创造101》播出第六期,选手们迎来第二次公演舞台。62名选手分12组分别接受舞蹈、声乐、唱作等三个不同专业方向的考核。62名选手中有7位是“旁听生”,即上一轮淘汰时被队长“救回”的选手,经过本期的专业方向考核,最终蒋申、王菊、刘念三位“旁听生”成功转正,其余四位选手遗憾淘汰。

  《创造101》开播以来持续引起话题,女孩们努力练习的样子、青春洋溢的舞台呈现、导师的专业表现等纷纷获网友称赞,但赛制设置、选手实力、本土化改编等也引来不少争议……《创造101》真的能打造出“中国最强女团”吗?

  是选秀还是真人秀?

  《创造101》节目的官方定位是“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第一期到第三期,内容丰满节奏紧凑,三期节目就完成了等级初评定、主题曲二次评定、首次公演分组对抗等三轮比拼,选手幕后练习和舞台现场的时间分配也较合理,不少人都表示“意外的好看”。但第四、五期却遭遇口碑断崖式下滑。第四期两个半小时的片长,全程念晋级名单,镜头里全是女孩们哭哭啼啼的画面。第五期的分班过程,成了抢人、抢歌的游戏大战;女孩们叽叽喳喳的无秩序表现以及成员摔倒却无人问津的插曲,使得“女团创始人”黄子韬大发雷霆;接着节目组又安排嘉宾马东给选手做讲座……不少网友表示“又水了一期”“一个星期白等了”。

  就像马东所说:“以为来的是一个歌舞节目,结果却发现这是个真人秀。”本质上,《创造101》应归属于选秀类节目,毕竟最终目的是要选出11名选手组团出道。当比赛看节奏略显拖沓,当真人秀看娱乐性又不足,这是《创造101》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

  女团的标准是什么?

  《创造101》制片人邱越将“受年轻人喜爱的偶像的主要特质”总结为三点:一是“不一样”,节目中每个高人气选手都是不同类型且有鲜明的个性;二是“只求真”,观众喜欢的是选手真实的一面;三是“有共鸣”,也就是偶像要让观众找到可以投射的地方。

  根据网页排名显示,目前人气排行前五名是孟美岐、杨超越、吴宣仪、Yamy、紫宁。其中,综合实力强的“山支大哥”孟美岐、个性突出的Yamy、坦率大方的“高级脸”紫宁等颇受女粉丝喜爱,走甜美路线的“初恋对象”吴宣仪和“傻白甜村花”杨超越更受男粉丝的青睐。

  “村花”杨超越唱跳实力不足,但“傻白甜”的耿直性格、符合“直男”审美的高颜值令她从第一场起就迅速被导师和观众记住,连黄子韬都说:“能力差可以练,但观众缘这个东西,真没办法。”

  最近几期节目里又出现了一个非常圈粉的“非典型”选手王菊。王菊首轮顺位发布时被淘汰,后被队长Yamy“救回”。随着第六期节目的播出,王菊的逗趣人设圈了不少粉,关注度翻倍式增长。从外貌气质上来说,王菊与传统意义的女团相距甚远,但节目中的她始终充满自信并冲劲十足,她曾对观众说:“有人说像我这样子的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你们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

  改赛制就是本土化?

  虽然拥有海外节目的改编版权,但《创造101》却花了大力气在本土化改编上。不过,目前看来,改编效果似乎不尽如人意。

  目前最明显的改编是节目改掉了原版中两组选手演绎同一个作品的设定,但不同的歌曲风格完全不同,让欢快的《好想大声说爱你》和中国风的《爷爷泡的茶》同台对垒,最后的投票结果只能体现人气的差距,而非两组选手的实力与表演理念。

  偶像养成节目主打选手的成长和蜕变,但《创造101》再次加入了导师战队的概念,无论分组对抗还是专业考核,导师都不只是幕后指点的身份,现场还要“放狠话”,难免有点喧宾夺主。还有“女团创始人”的参与度,节目中将投票称作“点赞”,但节目前期对“点赞”的交代并不多,首轮顺位发布时也不公布点赞数,若不是非常熟悉节目流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点赞”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