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研发引进12项"黑科技" 打造治霾"利刃"

2018-05-29 23:35: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今年1月至4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66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2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1微克/立方米、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6.7%,全市地表水优良比例达75.2%,同比上升13.6%,全市土壤环境保持稳定。

  这份环保成绩单的背后是我市科技治霾的生动实践。5月28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成都围绕大气污染防治总体目标,从“源头治理、监测管控、空域干预”三个方面,组织实施研发与引进12项技术产品,打造科技治霾创新生态链,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生态圈,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将召开“2018成都科技治霾国际峰会”,面向世界寻找“科技治霾”的新智慧。

  关键词:源头治理

  今年计划在天府广场周边安装55套超细清水雾系统

  去年12月, 一款名为“超细清水雾系统”的除霾装置在天府广场开启。这套装置通过高压作用,形成粒径1~10微米的雾粒,从而达到景观和空气清新舒适的局部小气候。

  走近这款装置,还能发现更多“黑科技”。由于设备中喷出的是超细水雾,即使行人进入水雾区,衣物也不会被雾气打湿。这意味着,超细清水雾系统装置在除霾降尘的同时,不会影响到市民的出行和安全。

  已在天府广场安装运转的“超细清水雾系统”,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测试:系统启动后,在空气污染的天气中,喷淋水雾后,PM10下降39.1%,PM2.5下降15%。今年将继续扩大天府广场周边超细清水雾系统应用,计划安装55套,形成示范样板。同时,在各区(市)县开展“超细清水雾系统”应用推广。

  这套装置,在成都12项“科技治霾”重点实施技术划分出的3个大类中,被归类到“源头治理”。这一类目下,还有军民融合科技治霾“多尺度喷淋除霾技术”项目,“汽(柴)油车尾气净化装置产品”项目,以及“大型移动除霾净化装置”项目。

  关键词:空域干预

  应用冷却技术 人工影响逆温层

  今年初,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进行了一项名为“应用冷却技术人工影响逆温层”的研究试验。

  试验中,一架底部悬挂大液氮罐的直升机逐渐升空。从离地面100米的地方开始,白色的液氮从罐底部泄出;上升到400米高度后,直升机开始盘旋,继续播撒液氮。

  “液氮发挥冷却剂的作用,可以在逆温层中撕开一道口子,让冷空气和热空气进行对流,让下层的污染物得到扩散。”项目专家介绍,播撒前后,影响区域的AQI下降幅度达到12%。

  所谓“逆温层”,是指冷空气在下,热空气在上,空气无法对流。冬季的成都盆地上方,最多能形成3层逆温层,贴近地面的这一层最低处距地面有时只有100米,空气流通的空间容量非常小。

  此外,在空域干预方面,引进太以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大气电离技术”,在锦江区、青白江区各选择一个点位开展大气电离试验,继续组织开展“大气电离技术”应用示范和环境监测工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物院等高校科研单位专家还开展了“新型人工增雨作业催化剂的研发及应用”“精准人工增雨技术手段和方法研究”等试验项目研究。

  关键词:监测管控

  瞄准污染源头 构建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

  科技治霾,还指向了“源头监测管控”。

  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监测等先进技术构建的全市科技治霾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对全市29家重点排放企业和1358个建设工地实时监测,同时,在各区(市)县设置247标准子站和微站进行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控管理,以达到进行源头监测管控目的。

  此外,成都还组织开展NARS系统等先进技术的溯源和监测。目前,已完成NARS系统架构建设和3个子系统功能研发。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子系统已连续进行了128期空气质量预报。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其他企业也开展了一些科技治霾的产品研发,一汽(四川)专用车公司研制的多功能抑尘车在部分区(市)县环卫领域试用,成都格林兰特环保公司研制开发的汽车尾气净化器在部分汽车生产企业得到应用。本报记者 宋妍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