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子女”来信息要报“冲刺班”?考试季当心培训骗考试骗

2018-06-01 00:15:06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短信截图 警方供图

  防骗攻略

  羊城晚报音频工作室记者 张璐瑶 谭铮

  通讯员 李柰 张毅涛

  “妈,我手机掉水里了,开不了机,现在是借舍友的手机发短信,想和你商量学习的事……学校邀请了英国××大学的资深外籍教师来开课……我想报名参加……培训完有××大学颁发的教育证书,名额有限,机会难得……培训费35000元……”

  家长们收到这样的信息,千万要警惕了!记者从广州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反诈中心”)了解到,进入考试季,不少骗子假借“考前冲刺”名义,冒充考生,专门诈骗学生家长缴纳巨额“培训费”。

  反诈中心民警介绍,这类骗局一般分四步进行,骗子先假扮“子女”联系家长;套近乎骗取家长信任称要报培训班;让家长联系“校领导”缴费;一旦家长上钩就继续编造其他名目继续收费。民警张警官告诉记者,诈骗分子就是利用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孩子主动要求参加培训,很多家长往往会满足孩子的要求。此类骗局中,事主被骗数额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

  根据反诈中心的监测数据,每年考试季、开学季,此类警情相对突出。尤其近期临近中高、高考,家长收到考前突击班、押题班、培训班等名义的信息或电话,要特别留意。

  近日,广州市反诈中心连续接报多期类似警情。其中,一位高三学生家长被骗5万多元。

  【身边案】

  【第一步】“女儿”通过新QQ号发来信息

  4月20日,反诈中心接到一位高三学生家长李女士的报警,称在17日有一个新的QQ号联系事主,自称是事主的“女儿”,以“在学校不能带手机”为理由,新开一个QQ号跟妈妈聊天,还跟妈妈汇报了学校里日常情况。李女士相信了对方。

  【第二步】报读“冲刺班”,联系“校领导”缴费

  随后,“女儿”称要报读“高考冲刺班”,需要交培训费,并发了学校“张主任”的QQ号码给妈妈,让妈妈联系缴费。

  【第三步】“不收现金”,家长“转账”培训费

  李女士通过QQ联系上“张主任”后,对方提供了一个个人银行账号让李女士转账,李女士立即通过手机银行转账17200元。

  【第四步】编理由让家长再转账

  “女儿”又在QQ里跟妈妈说“想继续报读培训班的第二期”,李女士联系“张主任”,对方说“卡对卡到账时间较长,现在报名时间很紧,今天下班前要把名单汇总到教育局,要立即到账才能报名”。于是李女士又通过支付宝分两次向对方提供的一个外省银行账号转账共34400元。

  因女儿正读高三,在学校寄宿,平时学校确实不让带手机,所以沟通不畅,直到3天后,女儿联系事主时,经双方核实,才发现被骗,共损失51600元。

  【最新警情】

  “孩子”要上哈佛“培训班”,家长被骗17.4万

  5月29日12时许事主李女士报警称,当天9时许,其手机接到冒充其女儿发来的诈骗短信。短信中,“女儿”称手机掉落水,现借同学手机发送信息。“女儿”短信中还主动要求参加学校的培训,现要交培训费。随后,“女儿”要其联系学校“老师”转账“培训费”。最终,事主先后两次通过手机银行转账至对方的银行账户,导致被骗16.2万元。

  5月29日12时,反诈中心接一位群众报警,称当日早上有人冒充其孩子的老师,要求交哈佛大学“培训费”,共被骗17.4万元。

  【警方解析】

  诈骗分子冒充“孩子”用陌生号码给家长发短信,或用新开的QQ号联系家长,谎称“手机掉水里了,无法使用”“学校微机室上课,没带手机”“不能使用手机”“手机在充电”等,给家长以心理暗示,并告知学校有个“高大上”的培训、讲座(高考冲刺班、承诺班、保过班,国内知名高校教授、国外知名学校教授教学等),急需交学费抢名额(只有20个名额,目前只剩下2个空位,马上到报名截止时间),“学费”往往达数万元。

  随后,“孩子”通过短信或QQ告知家长“必须由家长亲自联系学校/培训机构的领导报名交费”,并通过短信或QQ发来“学校领导”的联系方式。

  当家长通过电话或QQ联系“学校领导”,对方与家长核对好“学生”相关信息后,提供一个银行账号,要求家长“只可转账,不收现金”。甚至制作虚假的“培训通知书”“学校统一银行收费账号”等图片发给家长,让家长误认为校方办理收费手续正规,从而降低警惕性。

  “学校领导”见家长已经上当,继续编造其他收费名目,如“二期费用、保证金、培训听课的器材费、设备费”等,要求家长继续转账。

  制图/李金宝

  【防骗小知识】

  1.如果陌生号码或QQ联系你,要求你转账汇款,建议联系学校、班主任,或其他家长。

  2.骗子一般会选择上课时间联系家长,此时学生往往联系不上,老师往往也不方便接电话。建议家长不要慌,可在非工作时间联系老师、学校等多方核实。

  3.正规培训班一般不会通过这种方式直接通知家长缴费。

  4.考前,收到声称可以押题、有内部资料的消息,要提高警惕,尽量不去相信所谓的“内部资料”。

  5.高考后招录期,还要小心声称“招生办有人”、“有路子进××学校”或“帮换专业”等名义的诈骗。建议通过正规渠道报考,不要相信所谓“小道消息”“内部消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