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二李”文库展高端不冷门 吸引众多读者关注

2018-06-03 15:18: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观众在李劼人文库参观。

  李劼人文库。

  云烟不曾过眼去,留得书香绕乡邦。”“典藏菱窠承百世,书写川西传千秋。”“李劼人、李一氓文库暨展览”在四川省图书馆正式向公众亮相一周来,引发社会强烈反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重磅推出“百年乡情万古书香——李劼人李一氓文库暨展览”亮相四川省图书馆专题报道,全方位生动展现了先贤“二李”将毕生所藏捐赠于公的胸襟情怀,揭示其代表一座城市对先贤进行文化致敬的深刻内涵,引发全社会读者和网友高度关注。不少读者到图书馆现场近距离感受先贤的藏书世界。他们有怎样的具体感受?该怎样更充分地认识“二李”藏书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记者随机采访到读者、参展者,以及四川省图书馆,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的相关人士。

  现场看古籍95后感受历史的深厚底蕴

  “二李”展馆开馆后,让不少观众获益颇深。专程参观的陈先生今年已75岁,他曾当兵多年,在部队从事文化工作,后来在党校教哲学。对文艺、文学很感兴趣,他从报上看到“二李”文库的报道,立刻前来观展。“从小读李劼人的书长大,已经很了解他了。李一氓是革命家,我们军人都知道他。两位先生将一生藏书捐赠出来,服务于广大社会,令人敬佩。如不是他们这种无私奉献,哪能有机会看得到这些珍品?”

  在两个展馆中,陈先生对李一氓捐赠的陈老莲《水浒叶子》最感兴趣。“一是因为对水浒故事的爱好,二是看到报道说这个版本非常珍贵,所以专门来看看。”逛完一圈后,陈先生对展馆布置提了一些建议。“或许本身是老师的原因,每次我看东西,总想怎么更有效吸引学生和年轻人来看。”陈先生认为展出整体非常好,还可以用更活泼的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来观展。

  四川大学的刘同学和师兄妹们来观展,她是川大中文系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正是现当代文学,李劼人是她一直都很喜欢的四川作家。“看到有师姐在朋友圈发了这次展览,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我必须来看一下,这对我们补充课外知识和拓展书本,非常有帮助。”刘同学感叹道,之前对李劼人的了解都停留在书本和老师口中,知道李劼人的写作汲取了很多四川元素,这次看到展品中的《蜀语》《华阳国志》等非常丰富的蜀地文献,才切身感受到李劼人的写作源泉。“不管是对我的研究论文,还是自身的文化素养,都非常有帮助。”刘同学说。95后观众小李,刚刚毕业参加工作,参观完“二李”展后分享说,“感到历史的深厚底蕴。亲眼看到古籍的感受,跟网络阅读,或者视频里见到,完全不一样。”

  四川省图书馆研究馆员王嘉陵多年来研究李劼人、李一氓,重点参与了此次“二李”文库在川图的设立。文库面向公众开放后,引发社会热烈反响,他感叹,“在川图设立文化名人文库加展览的形式,这是第一次。各方面反响非常好。令人高兴。”开展一周来,大概有多少人观展呢?“李劼人、李一氓文库暨展览,内容是珍贵典籍,其中有不少善本、孤本,属于高端文化典籍展览,并不能简单用参观数字来衡量。但是,据我观察,这几天来参展的人不少,其中不乏年轻人。而且,来观展的人都非常认真地在看。”王嘉陵说,这是一个常设展,“我相信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个展览,更深入了解这些古籍背后的文化故事。”在王嘉陵看来,选择将两位文化大家捐赠给四川省图书馆的珍贵文献典籍及生平事迹,通过展览集中呈现给观众,“是实打实向两位先贤致敬。”不少读者对进入文库内部查阅有浓厚兴趣,对此,王嘉陵说,“出于保护,让珍贵古籍向公众开放,不能一蹴而就。这次设立‘二李文库’加展览,就是珍贵古籍逐步对公众开放的重大步骤,以后肯定会通过更多有效的方法,让更多的大众感受到古籍的精华。”

  李诗华(左)与爷爷李劼人(中)在一起。 (资料图片)

  李劼人外孙女李诗华回到菱窠。

  馆员谈文库全民共飨的精神财富

  李劼人故居纪念馆馆员、业务主任张志强,专程去川图参观了李劼人文库和展览。在接受采访时他提到,“李劼人的藏书在川图设立文库,并对公众开放,便于查阅,是一件好事。当珍贵的藏书成为公共文化资源,成为可供市民共飨的精神财富,也让一座城市的文脉流传变得触手可及。”张志强介绍说,李劼人藏书,可以供现代人查阅,对后人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李劼人收藏的不少书,都与巴蜀本土文化和历史有关,有较高史料研究价值。比如《圣教入川记》中对张献忠与成都的关系就有诸多记载。而且还包括不少四川县志、风物人情,这些都跟他的文学写作紧密相连:紧扣本土文化。

  在张志强看来,李劼人的藏书除了本身的价值之外,他的收藏行为和记录,也具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李劼人的收藏显示他阅读的兴趣、视界及价值追求,是走进李劼人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李劼人藏书遗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文化书香,更是作为一位大作家的精神载体。”在李劼人故居纪念馆工作多年,张志强对李劼人的藏书研究较深,“从李劼人藏书的诸多细节,显示出他作为文化名人的精神风采。比如说,在他的藏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题写的购买时间、地点,甚至是购书经历,都做了详细题签,可见李劼人之细腻、用心。由此可见李劼人的性格非常认真、细致。藏书是体现一位名人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从藏书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李劼人诸多想法、优点,这些细节,对于我们非常有启发意义。用文化呈现历史,非常鲜活。总之,李劼人的藏书,是我们走进李劼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记者张杰、李雨心 见习记者徐语杨 摄影陈羽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