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刊文聚焦“平安中国”建设的四川实践

2018-06-20 23:30:4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6月20日,《人民日报》在其《民主政治周刊》的头条位置,推出重磅系列报道“平安中国调研行”,关注“平安”这个关乎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大问题。整组报道亮眼的第一篇,来自对四川的调查。文章以《基层治理夯实平安基石》为题,重点介绍了四川在“平安中国”建设方面的新探索新实践:群众自治、依法治理、以德治理。

  06月20日《人民日报》17版截图。

  全文如下:

四川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

基层治理夯实平安基石

(法治头条·平安中国调研行①)

  网格员巡防、村(居)委会监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孝德文化传承……近年来,四川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不断夯实平安建设的基石。2017年,四川全省刑事犯罪数量同比下降21.5%,群众安全感达到94%。近日,记者来到四川成都、德阳、雅安、凉山等地,实地调研采访基层平安建设。

  种好基层群众自治“责任田”

  身着统一制服,手持执勤棍,每晚10点到次日凌晨4点,5名网格员在民警的带领下开展治安巡逻,在黑夜里守护千家万户的安全。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曾经面临复杂多元的治安形势,“两抢一盗”、吸贩毒等违法犯罪多发。从2013年起,西昌市建立了“市、乡、村、采集点”四级网格服务管理体系,把全市划分为1441个网格,发挥网格员的“千里眼”“顺风耳”作用。

  今年1月24日,西昌市月华乡的网格员在巡逻中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警并协助抓获了3名盗窃高铁工程物资的人员。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网格员群防群治使犯罪空间进一步压缩,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去年下半年,两抢案件同比下降69.6%,2017年底,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测评中,西昌市排名上升了72位。

  除了巡逻防控,网格员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3月10日,网格员在走访中了解到,小区部分业主对停车场收费标准不满,将车直接停在停车场出口处,其他业主意见很大。接到报告的东城街道办春城社区立刻协调派出所、业委会、车主代表和物业公司座谈,参照周边小区调整停车费标准,避免了冲突发生。

  为创新村(居)务监督自治机制,西昌在全市设立284个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每个村(社区)配备3到5名成员,由市财政承担办公经费、工作报酬。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参与重大决策,监督审核财务收支,监督建设工程项目,监督各项惠民政策落地。

  “种好基层群众自治‘责任田’,是平安建设、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通过群防群治,织就牢固的平安之网;通过网格化建设,拓展党委政府工作触角,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西昌市委书记李俊说。

  四川省依法治省办、民政厅还探索党支部(党委会)核心引领、代表会提议、理事会协商、监事会监管、股东会经营的“一核四会、合作共治”新型乡村治理体制,制定落实村民议事、民主听证、民情恳谈、民主质询等10项制度,创新成立村“三资”管理公司、义务巡逻队、“三留人员”关爱小组,解决村民管理难、难管理的问题。

  筑牢基层依法治理“压舱石”

  雅安市石棉县,是原四川石棉矿老工业区所在地。石棉县委书记苟乙权介绍,芦山地震后,城镇住房重建集中区也位于这里,社会治理面临许多难题,破解难题的法宝便是厉行法治。

  重建工作纷繁复杂,雅安市委和石棉县委坚持分析问题从“法治”理思路,制定政策从“法治”找依据,解决问题从“法治”谋手段。在重大决策前,将合法性审查作为前置条件,将部门论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9项内容作为必经程序,还聘请法律顾问团,为项目业主、施工企业提供法治支持。

  雅安市地震灾后重建期间对1180件重大决策事项进行风险评估,对24件暂缓或不予实施。有了法治护航,重建工作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被降到最低。记者看到,大渡河畔,石棉县广元堡社区,集中安置房错落有致、宁静和谐,原四川石棉矿的老办公楼被改造为石棉矿博物馆,供居民和游人参观。

  尝到了法治甜头的石棉县,大力开展法治宣传。在广元堡社区,法治长廊公开栏、LED显示屏、微信公号、微信群等成为普法新阵地,群众可以便捷获得与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采访中,不少群众告诉记者,平安和法治密不可分,只有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才能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预防刑事犯罪、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德阳公安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警动员,周密部署,精准打击,截至目前打掉恶势力团伙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破获涉黑涉恶案件23件。依法打击黑恶势力,消除了安全稳定隐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德阳市委副秘书长、依法治市办主任孙成斌说。

  为筑牢基层依法治理“压舱石”,四川依法治省办、司法厅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截至目前全省村(社区)配备法律顾问4.3万余人,培养“法律明白人”48万余人。

  用好基层以德治理“润滑剂”

  仲夏的成都平原,暑气袭人。从成都市区驱车50多公里,记者来到一座有近300年历史的村庄——金堂县五凤镇金箱村。小桥流水、绿荫掩映,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是我国著名哲学家贺麟的故居。“三百年带经而锄,十四代耕读种德”,以诗礼传家著称的贺氏家规家训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金堂县委县政府深入挖掘家风故事,推动家风建设,以家风促党风淳民风。在五凤镇小凤村,党员干部首先晒出了自己的家规家训,请群众监督。随后,周围群众纷纷效仿,归纳出自己的家规家训。小凤村两委为120户居民统一制作家规家训公示牌,互相借鉴互相监督。“蒋玉和家训:不以一眚掩大德,不以好恶立言行”“郭虎成家训:积谷防饥,积德防老”……一个个接地气、有内涵的家规家训,形成了对居民的道德约束。

  “有的居民吵架斗嘴,我们上门相劝,指着他们晒出的家规家训,一条条对照,还没讲完,居民就认识到错误,互相赔礼道歉。德治在平安建设方面发挥了润滑剂的作用。”五凤镇党委书记唐明说。

  同样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引领作用的还有德阳市。作为“姜诗孝亲”“涌泉跃鲤”“安安送米”典故的发源地,德阳发挥“二十四孝”传统文化的作用,滋养家庭这一社会治理的基础细胞。弘扬孝德文化,促进家庭和谐和睦,减少了大量家庭纠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从源头上预防了大量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

  记者还在西昌市安哈镇了解到,镇党委政府通过发挥村(居)规民约、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作用,完善道德激励约束机制,依法遏制铺张浪费、比阔斗富等陋俗恶习。

  目前,四川已建成全国文明村镇234个,全国文明家庭14户。基层以德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乡村诚信文化和城乡社区公德、邻里和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为平安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平安建设根子在基层治理,关键要素是基层党组织领导,基本前提是多元合作共治,重要功能是化解风险矛盾,根本目标是增进群众福祉。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基层政府主导作用、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社会力量协同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体系。”四川省委副秘书长、依法治省办主任杨天宗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