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座!民办博物馆“第一城”如何炼成
2018-07-25 23:19: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打卡建川博物馆,预期中的震撼……”7月24日一早,成都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转发了网友“黄花苦荬菜”的这条微博。暑期以来,建川博物馆等成都各大民办博物馆,人气、热度不减。
成都市文广新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共有民办博物馆102座,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其中,建川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四川易园园林艺术博物馆4座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其数量占全国民办国家级博物馆的41.7%,同样排名全国第一。
打造民办博物馆“第一城”,成都究竟有何秘诀?
天时
丰厚资源,孕育民办博物馆土壤
成都洛带古镇汇集了10余家民办博物馆,其中四川客家博物馆是西部最大的客家博物馆,详尽展示了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以收藏祖宗牌位和研究姓氏文化为主题,可以查到300多个姓氏渊源;在成都瑞鑫汉陶艺术博物馆,可与汉代说唱俑近距离接触……
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故事”的深厚积淀,为民办博物馆的高品质、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如建川博物馆以安仁文脉为滋养,建川博物馆凭借抗战系列等板块,展示了百年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
自然资源亦不遑多让。四川有许多独特的蝴蝶,被视为世界研究昆虫最有价值的地区之一。2011年开放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藏超过40万件,属于世界之最的昆虫逾70种,不少藏品在国内绝无仅有。其中,蝴蝶标本占我国已知蝶类的95%以上,被誉为“华语世界最大蝴蝶资源”,以及我国首家“具备国际一流展示水准的昆虫博物馆”。
地利
真金白银,扶持民办博物馆建设
一条增长曲线,绘出近年来成都民办博物馆的增长轨迹:2010年,33座;2014年,70座;2018年,102座……成都民办博物馆何以取得数量、质量“双丰收”?除了富集的资源外,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功不可没。
蓝图在十年前便已绘就。2009年,成都确定了创建全国民办博物馆发展示范城市的目标,随后相继出台《成都市民办博物馆管理办法》和《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加快发展意见》,确定了成都民办博物馆“一中心、三群落”聚集发展规划,即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以及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洛带博物馆聚落和青城山博物馆村落。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成都不少民办博物馆以空闲房产、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房屋设施、传统乡土建筑等作为办馆场所,走出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同时,成都在全国率先落实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享有同等法律地位,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还将民办博物馆纳入公共服务体系进行资金补助,仅2017年便安排1300万元专项资金。
人和
公众需求,助推民办博物馆热潮
目前,成都民办博物馆藏品已达885万件/套,共有198个基本陈列,年接待参观人次超过800万。
其中不乏大量远方来客。7月19日下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俄罗斯赫尔岑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国立大学一行50余人,来到成都川菜博物馆参观交流,被博大精深的川菜文化深深吸引。而在建川博物馆,不少抗战时期的援华外国友人后人,往往在参观后捐赠珍贵文物,对博物馆建设给予肯定。
社会力量广泛介入,参与主体越发多元,成为成都民办博物馆建设常态。去年5月,成都毛家湾艺术博物馆在成都天府新区开馆,其投资方面是一家涉足地产、餐饮等领域的民营企业。博物馆近2000件藏品包括木雕、石雕、陶瓷、玉器、书画等,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建成开放天府历史博物馆、湖广填四川博物馆等5座博物馆。(记者余如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