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我是三星堆纵目面具 我真的不是外星人

2018-08-29 04:48: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纵目面具。

 

 

  【文物档案】

 

  纵目面具

  文物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年代:商代

  出土时间: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祭祀坑,现馆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出土的标志性文物,莫过于造型各异、风格神秘的青铜面具。其中,人称“千里眼、顺风耳”的青铜纵目面具,又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它双眼外突达16厘米,耳朵向两边张开,面具宽达138厘米,五官极尽夸张之能事,显出一种凌厉的威严。据悉,它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面积最大的青铜面具。这种完全不同于普通人面相的造型,被人们戏称为“外星人”。

  三星堆显然不可能是外星文明。根据学者们多年研究,神秘的三星堆纵目面具的身份正在渐渐清晰:它极可能就是古蜀国的第一代王蚕丛的形象。而基于对祖先的顶礼膜拜,后代的古蜀人将他神化,并通过夸张的演绎,以此表达古蜀人对未知世界的探求。

  体现古蜀人眼睛崇拜的各种眼形器。

  纵目面具,可能是神化的蚕丛

  在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以后,据说围绕出土文物,有着7大未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纵目面具为何纵目?何人会纵目?

  此前曾有专家认为,这极可能就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过的神人“烛龙”。《山海经》这样描写烛龙: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不过,目前最主流的观点,认为它可能就是第一代蜀王蚕丛。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依据。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而金文中的“蜀”字,也像是上有巨目的虫蛇。

  蚕丛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蜀王,他又有“纵目”的特点,极可能眼睛往外凸。所以,学者们认为这种突目面具应该就是古蜀人心目中的始祖蚕丛的形象。当然,他们心中的祖先不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应该是具有超能力的神。这样的神,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所不能。而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表现,便具象为眼睛突出16厘米,耳朵阔大外张的夸张造型。

  在这张面具的额头处,还开有方孔。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这可能是用来安装某种更精美的额饰。古蜀人通过祭祀这样一张神化的面具,完成了祖先崇拜的精神寄托。

  不同造型的纵目面具

  眼睛崇拜,在三星堆无处不在

  最近几十年,关于三星堆纵目面具的说法还有很多。学者刘章泽认为,纵目面具是蜀人的太阳神形象。学者赵殿增认为,这种巨眼高悬的神,有可能是古代“蜀”字的起源所据。美国学者巫鸿则认为,二号坑所出柱状眼睛的面具这个特殊造型,可以反映某种“开目仪式”。香港学者饶宗颐则认为,三星堆铜人目凸出作柱状,可作直目看待,也许模仿日神烛龙,取其可烛照九阴,在举行燎祭或大傩时,以作祀事对象,便众鬼惊恐无所遁形……

  对于纵目的意义,除了可能是祭拜祖先的形象以外,学者们大多认为与古蜀人的眼睛崇拜有关。朱亚蓉说,在纵目面具之外,三星堆还出土了大量与眼睛有关的器物:大量的铜眼泡、菱形眼形器,以及额间戴冠的纵目面具。尤其铜眼泡的基座上有孔,可能是安装在雕塑之上。“这也许仍然代表了古蜀人的一种精神诉求:在3000多年以前,地处四川盆地的他们希望看得更远、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而在一个神权社会的氛围中,他们认为巫可以看到凡人所不能看到的世界,被神化了的这些眼形器,便能助其实现愿望。”(记者吴晓铃/文 杨树/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