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 成都跻身全国前四

2018-09-11 06:49: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成华区“三网融合”大联动中心 资料图片

  科技将如何改变一座城?作为“国际智慧城市标准试点”的成都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1600万成都市民首先享受了智慧城市带来的红利,覆盖了主要车站景区的免费WiFi信号,降低了整个城市的上网成本;看病、买票甚至反映情况也正在变得越来越方便,网络平台成了让市民生活更加便捷的“另一双手”。

  成都的智慧化建设,也得到了充分肯定——根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成都在全国294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不包括港澳台)治理智慧化水平评估排名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深圳、杭州和广州,较去年上升了五位。同时,成都还获得“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

  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之时,成都如何竞争取胜?到底有哪些因素,帮助成都在城市比赛中不断“得分升级”?          

  位居前四

  仅次于深圳、杭州和广州

  《报告》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持,将全国294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不包括港澳台)纳入评估对象,通过申请公开、文献调查、电话调查、数据工具抓取、国脉数据库参考等方式获取数据,并经过初步采集、数据补充、数据处理、数据结果等流程,结果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特征。

  据悉,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了智能感知、智慧管理、共享服务、网络协同、多元参与5个一级指标,交通等城市运行数据融合、政务公开、一站式办理率、公共参与平台、城乡社区共治等方面都被纳入了考核。

  比如共享服务指标,该体系主要考查了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城市公共服务两方面内容,例如一站式办理率、是否提供移动便民服务等情况都是考查内容。多元参与指标则下设共治共享、治理主体多元两个二级指标,主要考察了城市公共参与平台、城乡社区共治、万人社会组织数量等方面内容。

  “治理智慧化的内涵,就是以人为本、共治共享、智能协同、网络治理和基础保障。”《报告》发布者、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表示,城市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畅通市民参与渠道,积极鼓励多主体参与城市治理,还要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与依法治市,促进信息共享与城市组织协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及各种智能终端等手段,实现互联互通和全面感知。

  根据报告,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厦门分列全国城市一级评估指标得分的前五位,而深圳、杭州、广州、成都等十座城市荣获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武汉、宜昌、南宁、合肥等城市荣获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优秀奖。

  值得关注的是,成都五个一级指标的得分分别为12.7、16.8、15.9、7.5、12.7,其中,智能感知指标在全国治理智慧化评估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排名第五。2017年,成都在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发展水平评估排名中位居第九;而这一次,成都在全国294个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不包括港澳台)中排名第四,仅次于深圳、杭州和广州,较去年上升了五位。

  斩获大奖

  这些方面成都走在全国前列

  事实上,获得“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成都绝非偶然。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慧出行、刷脸购物、无人科技方面,成都都走在全国前列。

  “成都的创业环境体现在‘快’上,注册快,发展也很快。”在今年5月举行的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一位成都本土创业者说,现在要在成都注册一个公司,工商登记时间最快不到3天,一个星期,全部手续基本都能搞好。据悉,按照“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工作新模式,成都已经于今年3月实现7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审批不见面”,61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仅跑一次”。

  除了企业注册,成都还打造了市民服务平台,整合成都市多家委办局数据资源,为市民提供数百项线上服务。也就是说,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电视,随时随地了解社保、公积金、水电等多项信息。

  在享受智慧医疗方面,根据《成都智慧生活画像》, 成都拥有的使用微信医保卡交易市民数排在新一线城市第一位,仅次于深圳,居全国第二。而为了防堵治堵,成都还推出了绿波路段在正常行驶情况下,如机动车驾驶员按照路段限定时速驾驶,在无障碍的情况下,全程基本无需等候红灯。

  市民生活便捷的同时,各类违法违纪的可能性也在降低——基于市级81条非紧急救助类政务服务热线电话“12345”一号通,成都形成了集书记信箱、2732个市县乡三级政府领导网络信箱、12345热线、服务企业信箱于一体的公众诉求总入口,成了时刻盯着社会问题的“眼睛”。

  据悉,成都网络理政平台主要包括网络信箱、网络论坛、12345市长公开电话、网络理政APP、微信、微博,为公众平等发表意见提供了24小时线上互动平台。其中,市民投诉问题类型主要集中在城乡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商贸旅游、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

  2018年上半年,成都网络理政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数量超过139万件,诉求解决率81.9%,满意率达到83.5%。而这项数字还在增加:仅在今年8月,网络理政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26万人次,收到群众来电、来信超23万件,其中有14.37万件都是市民反映问题。

  专 家 声 音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项目及开发顾问部高级董事:

  成都“在人才力和开放性上优势明显”

  “智慧城市不仅是指房屋等硬件设施能够达到高品质城市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关注城市和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如何为普通人提供更好的软性服务。”谈及什么是智慧城市,第一太平戴维斯华西区项目及开发顾问部高级董事罗元均这样说。

  罗元均所说的“软性服务”,即通过智慧化运营,将城市空间碎片充分利用,让人在城市中更加便利而智能地生活。例如,普通人在网络上就可以完成生活的大部分工作,而城市的更多公共空间也能够通过智慧网络平台以其他业态形式进行碎片化利用。

  获得“2018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综合奖”,显然是对成都打造智慧城市的极大认同。对此,罗元均评价成都“在人才力和开放性上优势明显”。他表示,成都拥有数量庞大的人才资源库,尤其是在软件研发等高科技行业中,成都拥有更多的研发人才。

  除了强大的人才资源库,成都的对外开放度也是罗元均提到的关键因素。如今,成都正在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这在罗元均看来,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的打造。而与开放所对应的,还有城市居民所具备的极大包容度,这也将让更多最新的科技和智慧城市应用更快进入成都。

  作为一名蓉漂,罗元均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成都的智慧生活。如今,他已经能够熟练通过手机软件购买地铁票,或者是直接刷手机二维码乘坐公交车。“这既能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同时还为居民提供能便利的服务。”

  接下来,成都应当如何进一步打造智慧城市?罗元均建议,成都首先要加大对相关资源和人才培养的力度,尤其是在软件行业产业链的每一环,要培养全面而充足的人才。同时,成都还需要全方位,特别是不同政府部门间的配合和互动,更多好的智慧化服务试点未来要从各区(市)县向全市铺开,让更多人享受到便捷的智慧生活。

  (记者 邹悦 制图 李开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