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这个仅有43户的偏远藏村走出了26名大学生

2018-09-12 05:58:24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原标题:四川一个43户偏远藏村走出26名大学生

  新华社成都9月11日电(记者吴晓颖)22岁的扎西斯郎紧张中透着期待,一个多月前他通过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特岗教师公招考试,这两天就会公布要去任教的学校。扎西斯郎出生在甘孜州得荣县徐龙乡莫丁村,全村虽只有43户人,近20年间包括他在内,已走出了26名大学生。

 

  这26名大学生中,有6名在读,已有20人从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毕业。他们中,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或进入事业单位,有的在州内创业,带动乡亲们致富。

 

  莫丁村位于川滇交界金沙江畔海拔2600米的山坳里,距省会成都1000多公里。两年前,村子山脚下的跨金沙江石桥还未建时,村民出山主要靠溜索过江,或从半山腰的羊肠小道穿行,翻过一座座大山。全村43户267人,均是藏族,村民多以放牧、种地为生,2017年人均纯收入4100余元。

 

  26名大学生均是从莫丁村教学点开始他们的启蒙教育的。这个建于1960年的山村教学点是全县目前仅存的一个村小教学点。孩子们在这里学到小学3年级后才转入硬件条件更好的白松集中办学点就读。

 

  走进莫丁教学点,没有校门、校牌,白墙红顶的二层藏式校舍是十多年前村民投工投劳修建的,一小片水泥操场上摆放着一个篮球架,一张乒乓球桌是仅有的大型体育器材,教室内没有电教器材、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

 

  教学点44岁的老师扎西曲批告诉记者,这学期的9名孩子从4岁到8岁不等,被分为学前班、一年级两个班,所有课程由他和另一名80后老师土登降错一起上。

 

  尽管条件简陋,这所“微型学校”的教学质量却在村民中有口皆碑,学生成绩在乡里屡屡领先,在各级艺术比赛中多次拿奖。今秋,在县城读幼儿园的丁真罗布被接回村子上一年级。他的外祖父洛松说,“阿批老师教得好,我小女儿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也是他教的。”

 

  毕业于四川民族学院的扎西斯郎是从莫丁教学点走出的26名大学生之一。他告诉记者,“阿批老师上课很投入,讲到精彩处手舞足蹈,能带动课堂气氛;放学后,孩子们喜欢留在学校写作业、玩耍,阿批老师就陪着,一一进行补习、讲解。”

 

  村民们口中的“阿批”老师——扎西曲批,是土生土长的莫丁村人。高中毕业后,他在莫丁教学点教了24年书,自学考取了大专文凭;5年前通过甘孜州代课教师公招考试,转为公办教师。

 

  “教书就像是种庄稼,你付出多少汗水心血,都能在学生的进步中得到体现。”并非师范科班出身的扎西曲批说。

 

  20多年来,和扎西曲批搭档的村小老师先后走了10多个,家人也多次劝他改行,但扎西曲批却深深爱上了这个工作。学校缺少文体器材,他就上山砍栎树做成二胡,带孩子们唱歌、跳锅庄和弦子舞。

 

  已在莫丁教学点当了8年老师的土登降错,也是扎西曲批的学生。虽然右腿装了假肢、行动不是很利索,他却乐于跑前跑后地照顾孩子们,和他们打成一片,一起打乒乓球、下象棋。

 

  傍晚,村里升起袅袅炊烟,在夕阳斜照的操场上,孩子们打篮球、下象棋的欢笑声不时响起。得荣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阿郎泽仁介绍说,自2015年起,全州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确保“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