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2025年05月23日 星期五 农历: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四川省政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深度”

2018-09-18 04:16:4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205

  省政协委员直击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产业振兴的重点和“痛点”在融资

  农产品加工业不足是最突出短板

  乡村振兴不能都挤旅游一条道

  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下,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与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相比,在农业产业规模和产业融合程度上仍有差距。

  差距何来?“农业生产与种子采购、种植管理、肥料供应等前端融合较好,但向后端深加工产业融合的方式少;农业产业园或农业示范基地与旅游等相关产业横向融合不充分;缺乏利益联结机制,融合发展的关系不稳定……”民革四川省委在提案《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助推我省乡村振兴》中剖析。该提案被列为2018年省政协重点提案之一。

  9月10日,四川省政协农业委员会召开重点提案督办会。面对提案办理单位省委农工委负责人,在场的省政协委员直击当前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真诚建言:“产业融合发展不能融在表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真融合、深融合。”

  政府规划不能替代实施主体

  据省委农工委副主任唐强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各地纷纷编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规划,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着力推进从单家独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组团式发展。

  对这些举措,省政协委员、农业委副主任张远国提醒:政府规划不能替代实施主体。

  张远国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组织实施产业规划,茶花、桃树一种就是几百亩,农民则抱着“政府喊种我们就种,反正有政府管”的想法在干。“政府的初衷是好的,但让参与主体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张远国及杜春明、赵磊等省政协委员认为,农业产业融合必须充分发挥参与主体和市场的积极作用,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产业振兴的重点和“痛点”在融资。他们建议政府整合各部门资源,加快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使农业产业融合成为吸引资金的洼地。

  改善“头”大的产业链

  “我省某市种植柑橘200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5。请问销路在哪里?”督办会上,赵磊抛出问题。

  省政协委员孙力民也想提这个问题。他指出,农村的供给一定要由城市需求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首先比例要掌握好,不要头做得太大,后面却跟不上。否则就会造成一产过剩,好东西烂在地里这样令人心痛的景象。

  “头”大的产业链背后,是四川农业发展最突出的短板——农产品加工业的不足,尤其是精深加工。数据显示,全省农产品加工率在30%左右,全国平均为40%-50%,而美国、加拿大、法国是90%,日本是85%,韩国是75%;从加工增值看,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3-4.5倍,我国农产品精深加工平均增值30%,四川仅为25%左右。

  以大米为例。日本的大米加工品种有300多种,仅利用米糠就能生产出10多种食品和工业用品,而四川米糠有效利用不到20%,且大部分被加工成饲料。

  “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要延伸农业纵向融合深度。”民革四川省委建议从3方面着手:构建“农户+基地(专合组织)+加工企业+批发市场+零售企业”的农业联合体,形成以加工为核心,供、产、加工、销一体的管理模式;以政策引导,构建多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大力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科技研发,提升农产品品质。

  新型业态不是只有“农旅”

  成都的“农家乐”很多。不过,在成都市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三农委员会委员张燕看来,该市的乡村旅游还存在规模小、特色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加强横向融合。

  “乡村振兴不能都挤旅游一条道。”与会的省政协委员指出。

  据相关机构研究,目前我国最多只有不到5%的农村具有挣城里人“乡愁钱”的可能,但当前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我省地域广、地区差异大,再加上不同产业特点不同,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委员们建议,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可以挖掘农村文化景观、农事活动、传统村落等人文乡土资源,开发多元涉农产品;可以积极引导构建融旅游、文化、康养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民革四川省委建议,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土地认租”新模式,客户通过在线认租土地,并将认租土地交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管理,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实现实时监控和线上销售。(记者陈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