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再现消失的繁华 马角坝见证宝成线60年风雨变迁

2018-10-25 16:14:5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0月24日,“天堑变通途,重走宝成线”采风行动第二天。由江油市区出发,一路向北,崇山峻岭间,一座小小的车站映入眼帘。

破败是人们对它的第一印象,门前一只黄狗悠闲的漫步,不远处的几只家鸡在草丛中觅食,上街买东西的小镇居民好奇的看着陌生的访客。

然而车站不远处一排印刷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文化大革命万岁”等标语的职工宿舍和不间断的火车“呜、呜”的鸣笛声却提醒着来人它的不平凡。

20年前,这个被称为马角坝站的车站,是宝成线上举足轻重的大站,这里曾经有成都铁路局管内最大的机务段——马角坝机务段,两千多铁路职工和他们的家属成了这个小镇的生机所在。铁路医院、铁路子弟校、铁路俱乐部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

建于1955年的马角坝车站位于四川省江油市马角坝镇,宝成铁路经过该站,目前为四等站,隶属成都局集团公司绵阳车务段,仅办货运业务,不办理客运业务,车站及其上下行区间均已电气化,车站的八条轨道线、两个站台被四面环绕的山包围着。虽然已是秋天,但这里的山依旧郁郁葱葱。

马角坝原名马阁坝,因昔邓艾伐蜀,从景谷路出江油,至此悬崖峭壁,乃束马悬车,造作栈阁,方得通路,因名马阁。1952年建设宝成铁路火车站及机务段时咨询地名,因当地方音将“阁”和“角”均读作“guo”,就误报误写为“马角坝”“马角坝机务段”等名称,就一直沿用至今。

今年51岁的车站副站长李红叶是土生土长的马角坝人,从小生长在马角坝站,看着马角坝从辉煌走向平静,他经历了那个辉煌的年代,如今说起眼里都还放着光。

老李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马角坝可以和成都、重庆火车站媲美,在宝成线上可是趟趟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都必须停靠的大站。因为当时宝成线上运行的基本是内燃机车,由于山区铁路坡度大,内燃机车牵引力不够,所有的列车到达马角坝站后都会“刹一脚”,进行减轴、加挂补机、更换机头等作业。于是在马角坝这个小镇上就有了火车,有开火车的司机,有检修火车的铁路工人,有指挥火车运行的调度,有管理机车运用的机务段。于是马角坝热闹了,一下子涌进上万人以上的铁路职工、家属和子弟。除了铁路职工与家属外,停的列车多,旅客即使在这里短暂落脚,也要到车站外的馆子小撮一顿。当时,这个山中小镇因为火车的到来而实实在在地辉煌过,旅客如织,厂矿林立是这个小镇当年最辉煌的样子。

老李的父亲是宝成线通车时到马角坝的,老李也是在马角坝出生的。进进出出马角坝火车站的列车,进进出出机务段换乘的火车司机,进进出出到车库检修的火车,进进出出上燃料的火车都要鸣笛,好一片忙碌繁荣的景象。小小马角坝上空笛声嘹亮,小小山区四周笛声回荡,也成为了当时小镇的特有音符。

李红叶刚工作的时候,也是在马角坝车站,当时车站作业量大,是个三等站,车站职工共100多人。老李告诉我们,当时他从事的是连结员工作。连结员,铁路系统最苦最累的工种之一,一列列火车得以在铁轨上呼啸而过,就是靠他们将车厢一节节编组起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都能看到他们上车下车的忙碌身影。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中国的列车发展史也是老李的调车史。

“过去马角坝站有十多条股道,来往的列车频繁,车站调车作业量大,蒸汽机运行起来噪音大,污染大,机头一阵黑烟飘来,常常熏得人睁不开眼。”这是那个时代调车作业留给老李最深刻的印象。

自从1975年宝成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后,经过马角坝站的火车早已从过去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换成了电力机车。也正是因为电力机车的运用,使得火车运力和运行速度都得到极大提升,宝成线上的许多机务段和小站因陆续完成历史使命而被撤销。马角坝机务段也在这段历史洪流中于1998年迁至江油,成为江油机务段,再后来便与成都机务段合并了。机务段搬迁后,马角坝镇上的厂矿逐个停产,铁路医院、铁路学校、铁路俱乐部等也都划归地方另作他用,只留下这座小站六十多年风雨不改地见证着岁月变迁。

“马角坝车站看似从繁华走向萧条,其实是因为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也是宝成线多年来科学技术进步,设备设施更新,线路扩能改造的的结果。”时隔15年,老李再次回到马角坝车站,对车站的变迁更有诸多感慨。

今年,车站迎来了6名新职工。调车场里,1名年轻人正跟着师傅认真学习调车技能,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调车作业已有专门的调车机车,作业效率、安全保障和作业环境都大大改善。老李告诉我们这是车站为蓉青铁路培养的后备军,他们很多是藏、羌族少数民族,来到这里既学习业务技能,更要学习老宝成精神,将来再把这种精神传承到家乡的铁路。

目前,车站新的货场正在紧张地修建之中,车站已经拓展了新的货源,将大山中的磷矿、砂石等“宝贝”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历经风雨的老马角坝站正通过另外一种方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继续做贡献。(凤凰网四川综合 李文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