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珍藏版《黄帝内经》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2018-11-17 18:11: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得益于独特的自然条件,四川不仅医药资源丰富,还产生不少医药名家和医药著述。以书籍为载体,一些珍贵的医药理论和思想流传至今。

  日前,记者探访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这里馆藏古籍近3万册,以子部医家类古籍为收藏重点和收藏特色,包括珍贵的中医药古籍文献,涵盖中医基础、临床、针灸、中药、方剂等各个领域,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册。

  珍品《黄帝内经》

    看点:中医理论奠基之作,明嘉靖赵府居敬堂刻本,曾被各大藏书家争相收藏。

  就算不学习中医的人,往往也听说过《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典籍之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数千年来,《黄帝内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广,一直吸引不少医学从业者专门对其进行研究。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素问》通过“黄帝”和“岐伯”两个人问答的方式,阐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内容。中医大图书馆馆藏一套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遗篇一卷黄帝素问灵枢经十二卷》。

  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套书主要分为三部分,“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十二卷)、“补注释文黄帝内经素问”(十二卷)和“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一卷)。

  “从版本上看,这套书是明嘉靖年间赵府居敬堂刻本,刊刻十分精良。”图书馆工作人员林英介绍,明朝时各地藩府刻书风行,赵府居敬堂是赵康王朱厚煜的刻书之地,其刻本质量都非常好,一直以来被各大收藏家争相收藏。“赵府居敬堂刻本至今保存不多,这套书保存完好,字体方正,从版本上来说也十分珍贵。”

  《东垣十书》中关于药方的记载。

 

  珍品《东垣十书》

  看点:明代隆庆二年刻本,其版本内容与其他版本有所区别。

  同样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还有明隆庆二年间的《东垣十书》。

  据介绍,《东垣十书》,主要是“脾胃学说”的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东垣的医学系统理论合集,同时还辑录了金元时期另外一些名医著作。

  “这一套书虽然版本不是最早的,但是隆庆年间刊刻的,隆庆这个年号只存在了6年,其间的刻本不多,留存下来的更少,因此较为珍贵。”林英介绍,隆庆已属于明代中晚期,这本刻本字体娟秀瘦长,与其他早期明代刻本风格上有显著区别。“另外,经研究发现这部书中内容也与现存的其他《东垣十书》版本的内容有所区别,从医学价值上来说,也可作为隆庆年间医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文献考证。”

  在书中,夹着一张大约写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毛笔字纸条:“这是《东垣十书》线装古版本,是花了五百元买回来的。”这张纸条记述了这本古籍来到图书馆的缘由。据了解,上世纪我省不少高校图书馆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采购古籍,为这些珍贵古籍提供了一个良好藏所,也为今天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

  《遵生八笺》中关于养生“坐功”的记载。

  珍品《遵生八笺》

  看点:看古人养生,重天时地利人和。

  一直以来,养生都是一个热门话题。明代高濂所撰写的《遵生八笺》,就是一部在古代颇有影响力的养生指南。

  据传高濂幼时曾患了眼疾等疾病,多方搜集奇药秘方,终得以康复。而他本人不仅能诗文,还通医理、擅养生。图书馆工作人员聂佳介绍,书中不仅包括医疗、保健和养生,还有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修身之道,内容广博,实用性很强。这部养生指南,曾被译为外文,在国外也具有一定影响。此前,巴蜀书社也专门出版了排印本。

  “图书馆馆藏版本为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雅尚斋刻本,保存品相完好。虽然《遵生八笺》版本较多,但万历十九年间版本现存较少,比较珍贵。”林英介绍。

  记者在书中看到,除文字记载外,还有不少图画,尤其是一套“坐功图”,图文结合,描绘了如何通过“动起来”,养生治病。

  “古人养生是很讲究的,就拿这一套坐功来说,不同动作要对应不同时辰,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聂佳说,例如其中一项主要针对风湿、腰腹肿痛等疾病的坐功,需“每日丑寅时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反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唾液”。

  这套书中还记载了不少“食疗”的方法,包括孙真人、黄庭坚和苏东坡等人的食养论述,命名为《饮馔服食笺》,这部分内容也曾多次被单独出版。(记者吴梦琳/文 杨树/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