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蓉平:惠企利企便企 “成都民营经济25条”的三个关键词

2018-12-04 05:59:3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1月29日,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召开5天之后,备受关注的《中共成都市委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简称“成都民营经济25条”)终于正式印发出台。次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专题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强调要确保政策落地,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

  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之所以“成都民营经济25条”在会后5天才出台,是因为征求收集了专家、民营企业家、相关部门和区(市)县多达8000多条意见建议,又学习借鉴了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经验做法,反复研究、数易其稿,最终形成。由此也可以看出“成都民营经济25条”的两个愿景,一是实实在在地解决企业的问题,二是在全国范围内保证成都政策的竞争力。

  瞄准“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成都民营经济25条”从降低经营成本、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支持创新创造、支持做强做优、鼓励拓展发展空间、加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保护、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和加强组织保障八大方面,提出了25条举措。正如成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释放出来的信号,新政凸显了惠企、利企、便企三大关键词。

  “惠企”,集中体现在政策上真金白银的支持。成本高、融资难是当前民营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能否切实为企业降税负、帮企业融到资,不仅是考验地方政府是否真正落实中央精神的试金石,也是民营企业是否能真正“迎来春天”度过难关的关键点。

  “成都民营经济25条”颇有魄力之处,正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4个100亿”——即设立100亿元的应急周转基金、100亿元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帮扶基金和100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发展基金,通过真金白银,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为民营企业纾困。

  除此之外,在降低企业税费成本、用工成本、用地成本等方面,“成都民营经济25条”也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向国内“最优”看齐。比如为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建立健全工业用地弹性供地机制,按照50年工业用地出让指导价计算年均出让价款或租金,企业可在不超过20年短期出让或5-10年租赁等方式中进行选择,出让价格仅仅是过去的10-40%。

  “利企”,核心是政府如何通过“有形之手”帮助企业打破“市场的冰山”、跨过“转型的火山”,实现做大做强。相比国内其他城市的政策举措,“成都民营经济25条”创新性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实际需求,力图构建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让政府支持政策更精准更有实效,以形成企业梯次发展格局。

  例如,对于初创型企业,重点在于为其提供优良的土壤,帮助其扩量提质,在市场竞争中成功“活下来”。成都一方面从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入手,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提档升级,另一方面则从政策上帮助其拓展市场空间。“成都民营经济25条”中专门明确了政府采购预算约束的硬指标,提出编制政府采购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指导性预算,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中,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对于成长型企业,关键在于如何做优做强。对此,成都提出“专精特新”的发展方向,将建立5000家成长型企业培育库和500家“隐形冠军”培育库。而对于领军型民企,重点则在于如何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都提出,将重点支持其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对首次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奖励。

  “便企”,则体现在营商环境的优化。经济学家杨小凯将交易成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力、物流、土地等硬成本,一类则是与交易制度有关的软成本。用工、用地、物流等硬成本客观上是市场行为,政府干预空间有限。但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降低交易软成本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要素,实际上也是政府凭借自身力量最容易干预和改善的要素。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涵盖10个指标,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的难易程度等。这正是成都的努力方向。成都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此前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进一步提出要努力建设优商重商亲商的标杆城市。

  就此次“25条”的具体政策来看,成都将重点从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3个方面提出支持措施,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的阻隔,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其中很多工作还给出了具体时间表,例如2018年底各区(市)县要完成对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定情况的自查,并向全社会公示;将试点推行新设商事主体“容缺登记”、建设项目“容缺补齐”制度,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内,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全流程总用时压缩到90个工作日内等。

  最后值得提出的是,成都在“25条”中专门对政策的落地实施制定了保障条款,在优化完善民营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加强监督考核上着力,确保政策实惠能让民营企业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这也切中了企业家们最为担心的问题。

  民营经济强则成都强,民营企业好则成都好。随着“惠企、利企、便企”的各项举措落实,成都的民营经济将越来越强,成都也将越来越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