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都学院正式更名为成都大学

2018-12-09 07:49:5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成都大学校园美景

  今年5月31日,随着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示了新一轮新设置的高等学校名单,成都学院获批更名成都大学。今日,成都大学迎来40周年校庆,而就在昨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关于同意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的函》,这标志着成都学院获批正式更名成都大学,在接续该校40年校史荣光的同时,成都大学在兴校治学路上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都大学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应运而生,在成都市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的目标指引下,成大人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今朝恢复校名,开启成都高等教育的新时代新征程。

  回首过往

  四易校址见证筚路蓝缕 更名是40周年校庆最珍贵的礼物

  回首过往,黉门街—花圃路—荷花池—十陵街道,四易校址见证了成都大学草创之初的筚路蓝缕。“这张照片,呈现出成立之初位于黉门街的成都大学人辛勤工作的场景……”12月7日,成都大学校史展览馆,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一边指着墙上5张反映不同时期成都大学的办学场景图,一边向记者娓娓讲述着该校40载兴校治学的风雨历程。

  “创建于1978年的成都大学,是成都市政府主办的唯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据王清远介绍,该校建校之初即为本科院校,1983年,改办为“短期职业大学”,停办本科;2003年,教育部批准同意,“在原成都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成都学院,撤销原成都大学的建制,但成都大学校名保留且不被其他学校使用。然后积极创造条件,待条件具备后,再按程序更名为成都大学。”2018年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正式下发《关于支持成都学院高水平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从建立组织机构、政策支持、资金及配套支持等全方位支持学校高水平建设。

  “当初,教育部给予我校‘撤销原成都大学的建制,俟条件具备后,再按程序更名为成都大学’的承诺,终于在学校即将年满40岁的时候,得以实现。”王清远脸上流露出会心的喜悦,“成都大学的成功更名,是对40周年校庆最珍贵的礼物。”

  立足当下

  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 40载治学育人硕果累累

  “此次成都大学的更名,必将为学校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且长远的推动作用。”得知成都大学正式更名,作为深耕该校教育事业40余年的资深退休教授周建胜高兴之情溢于言表,“2010年,学校将具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整建制划转至成都大学,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将具有30余年研究生办学历史的中国医药集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划转至成都大学;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自然指数排名全国高校200强……”周建胜对成大一路的发展壮大更是如数家珍,并将近年来该校在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等方面的累累硕果细数了一番。

  虽已退休5年,周建胜却始终关注着学校的发展。“40载兴校治学,一步一个脚印,成大的明天会更好。”周建胜坚信,成大人将始终秉承市委市政府“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的要求,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致力于将该校建设成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

  展望未来

  加强学科建设 为成都全面建设提供“活水之源”

  “此次成都大学更名,将为成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构建服务平台,为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多、更好的成都力量。”时任成都大学党委书记罗波表示,学校通过成立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建立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成都大学新华三IT学院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在校城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0年,学校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20多个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的4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同时,罗波告诉记者,成都大学也充分利用成都友好城市教育资源,为成都打造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和国际交往中心夯基筑本。

  “成功代表过去,辉煌属于将来。”罗波告诉记者,站在新的起点,相信成大人将借成都大学成功更名这一东风,不负光阴,续写明天的辉煌。

  大学与城市筑梦同行

  □本报评论员

  在成都大学隆重庆祝建校40周年前夕,教育部发文同意其恢复校名,我们熟悉的“成大”回来了。

  现代大学是城市高度发展的产物,孕育于城市,又反哺城市。成立成都大学—东盟艺术学院,建立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成都大学新华三IT学院、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足球学院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平台,今天的成都大学,已发展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综合大学,“校城融合”更成为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院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在校留学生近600名,今天的成都大学和成都一样,更加有国际范儿。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大学是城市文化的高地、城市创新的源头、城市文化的摇篮和城市开放的名片。大学的知名度越高,城市的知名度也越高;大学的创新能力越强,城市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强;大学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城市才能留住更多的一流人才。

  在成都大学39年的发展历程中,有25年是以“成都大学”校名办学,此次恢复旧名,意味着经过多年努力和不懈追求,学校的办学水平再次踏上新的台阶。

  大学必将因梦想而常新,城市也将因梦想而行远。成大和成都,必将因结伴同行而倍增信心、倍添力量。

  我们真诚希望成大与成都,以实践致敬梦想,以合作共筑辉煌,让城市梦、大学梦,持续花开灿烂、硕果累累。我们真诚期盼,广大成大校友无论身处何方、身居何职,都始终记住母校,记住曾经朝夕相伴的城市,既在成都挥洒青春,又在成都成就梦想。

  ◇人物专访◇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谭平:

  见证校名“失而复得”

  成大就是念兹在兹的家园

  “成大的成功更名,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可喜可贺!”在成都大学已经工作了30年的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谭平,见证了成大校名“失而复得”的个中甘苦。在谭平的心中,成大就是他30年辛勤耕耘、念兹在兹的家园。

  成都大学首届毕业生、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秦和平:

  校恩师恩难忘

  祝福母校各项建设越来越好

  “恭喜母校!成大此次得以更名,真是实至名归,我由衷地为她成功更名而感到自豪。”成都大学首届中文系历史专业毕业生、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秦和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心中的激动,“母校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也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作为成大第一届学生,我深感知识就是力量,是成大改变了我的命运。”难忘校恩师恩的他借本报平台,祝福母校各项建设越来越好。

  成都大学2018届毕业生张珂菁:

  40华诞回母校

  送上衷心祝福

  “我在千里之外,祝福母校!”对于成都大学2018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张珂菁来说,今年可是喜事连连。她不仅在今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顺利考取了云南大学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更迎来悉心栽培了她的母校——成都大学的成功更名。记者致电张珂菁时,她激动地表示,“7日母校正式更名,8日母校将迎来40周年华诞,我于7日下午坐飞机赶回成都,以校友的身份回到母校送上自己的祝福。”

  ◇记者手记◇

  风雨兼程40载

  砥砺前行新成大

  大学校名,是属于千万学子的精神坐标,是属于城市文化的形象资产,也是属于一座学校、一座城市、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和精神财富。对于数易其名的成都大学而言,更名是夯筑学校精神根脉、彰显办学精神的必然之举,对于成大、对于成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相信这次“正名”将为成大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成大40周年校庆华诞献上大礼。

  本组文图由记者 王李科 采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