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水稻谷草比越高,碳减排效果越好?不见得

2018-12-23 00:08:3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最新发现与创新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耕作与生态创新团队,通过研究水稻收获指数(HI)变化对甲烷(CH4)排放的影响,揭示了HI与CH4排放的关系及其生物学机制,这是继该团队揭示现代高产水稻品种“促进耕层增氧—激活土壤氧化菌—促进CH4氧化”的减排机制之后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全球变化生物学》。

  该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张卫建表示,水稻是世界第二大口粮作物,稻田是全球甲烷(CH4)最主要的人为排放源,也是我国农业最大碳排放源。他介绍,水稻高产途径有两条:提高生物学产量;提高收获指数,即收获物中稻谷与稻草之比。而不同途径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迄今尚无定论。

  现有研究认为,水稻光合产物是稻田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碳源,通过提高HI,减少光合产物向地下输入,能显著降低CH4排放,是高产低碳排放的品种选育之路。但是,该团队发现,HI变化对CH4排放的影响只在水稻后期显著,而此期排放的CH4不到全生育期总量的20%;另外,HI提高只在长期淹水稻田有减排效果,减排潜力只有4.4%,而目前全生育期淹水的稻田占稻田总面积不足30%。可见,通过提高HI实现CH4减排的潜力非常有限。不过,HI提高可能减少下一季稻草还田量,存在一定的减排潜力。同时,现代水稻高产品种的收获指数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约0.55),进一步大幅提升的难度非常大。因此,仅靠提高现代品种的收获指数,很难实现水稻单产的大幅度提升和稻田CH4排放的显著减少,高产低排放的品种选育和稻作创新需要新智慧。 (记者瞿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