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18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出炉

2019-01-15 03:58:2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成都市体育局1月12日发布了《2018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体质综合评定, 2018年全市总体体质达标率(达到体质“合格”等级以上标准的人数百分比)比例为90.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17年的90.3%提升0.5个百分点。

  报告总结

  (一) 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成年人改善较为明显

  (二) 身体形态水平略有增长,超重、肥胖率增长

  (三) 幼儿身体素质指标中除了反应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和反应协调性和下肢肌肉力量的双脚连续跳有所改善外,其余指标则呈现出变化不大或者有所下降的趋势

  (四) 成年人及老年人身体机能水平持续增长

  (五) 力量仍是老问题

  专家解读

  成都人体质连年提升

  从近几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的数据看,2016年全市总体体质达标率为88.3%,2017年达到90.3%,2018年又达到90.8%。真是可喜可贺,要知道从2015年到2018年,成都市民总体体质达标率连续增长,呈积极向好趋势,高于全国以及四川省平均水平。根据最近一期的全国体质监测数据,全国平均国民体质达标率为89.6%,四川省达标率为83.7%。

  给力 天府绿道功不可没

  成都人爱运动,“运动成都”系列健身活动深入人心。串起成都各区(市)县的天府绿道,以及遍布在大街小巷的足球场、健身房、健身广场、健身路径,都成为成都人全民健身的风景线。2018年,成都市体育系统有组织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就近3000场次,历时7个月的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覆盖老中青少各年龄段,参与的人数达400万人次。

  2018年,随着天府绿道建设的加速推进,天府绿道已成为成都全民健身新场景,每天清晨、傍晚,每个节假日,在成都的各大公园和绿道上,都有许多市民在享受着运动的快乐。同时,以天府绿道为载体,全民健身也创新赛事活动组织形式。天府绿道建成一段开通一段,开通一程活动跟进一程,全年365天面向市民开放,打造“赛事名城·天府绿道”品牌赛事,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天府绿道逐步形成格局多元、充满活力、没有围墙、没有门槛的市民运动场。今年成都市开展了各级各类绿道健身赛事活动210余场次,极大助推了全民健身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市民体质的提升。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成都天府绿道体系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中的无边界公园,在其中植入大量的运动设施,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形象、气质和品质,也可充分发挥天府绿道体育、健身功能,从而有效提升成都市民的体质。

  点赞 “少壮派”后来居上

  与2017年相比,《2018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成都男性体质达标率仍低于女性,年轻人低于老年人,但可喜的是,作为成年人群体中的“少壮派”,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在2018年奋起直追,改善较为明显,成为增幅最大的一个群体。

  与2017年相比,老年人达标率增长0.05个百分点,成年人增长幅度达到1.35个百分点,其中40~59岁年龄段增同为0.5%,而20-39岁这个年龄段的增幅达到2.2%。这说明,城市“少壮派”中更多的人已经开始从“坐家”变成了健身一族。

  从各区(市)县的数据看女性和男性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很多区县女性达标率甚至高出男性5-6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女性体质的整体水平高于男性,老人达标率高手年轻人。

  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成年男性体质整体水平低于女性和老年人,表明男性参与运动健身的积极性相对较低。相对而言,成都女性更注重身体形态变化,参与健身的积极性较高。老年人整体机能的提高,得益于他们把健身当成了一个习惯,希望年轻朋友向他们学习。要想提高身体素质必须多锻炼,每周至少有三次中等强度(脉搏在每分钟110次~160次之间)、每次持续半小时到一小时的锻炼。

  注意 幼儿健身不能放松

  从公报数据看,3-5岁的幼儿发育水平稳步增长,但多项身体素质有下降趋势。就单项指标而言,与2017年相比较,2018年3~6岁幼儿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双脚连续跳等指标有所增长,幅度在0.02-4.3%之间;立定跳远、10米折返跑、走平衡木、网球掷远等指标有所降低,幅度在0.2-6.5%之间。

  幼儿时期是人体运动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幼儿体育教育又有其专业性和特殊性,而目前很多幼儿园重智、重艺、轻体,所谓的体育锻炼也只是让孩子们玩玩。幼儿的运动不足、不均衡对孩子的运动发育会有很大的影响。

  预警 力量下降仍是“老生常谈”

  尽管公报显示成年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率增长率放缓,呼吸系统机能、循环系统机能呈上升趋势。但在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中,40岁以下人群肌肉耐力及爆发力呈下降趋势,各年龄段人群身体柔韧性均有所下降。

  事实上,在2017年的体质监测结果中,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握力指标都不同幅度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在所有人群的坐位体前屈的测试项目中,除去极少一部分年轻女性指标增长以外,其余的都是呈下降趋势。力量与柔韧性“不谋而合”,一同走向低位。

  力量与柔韧性都是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的测试项目握力,主要与一个人的上肢肌肉群的发达程度相关联;后者的测试项目坐位体前屈,则主要与一个人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等其他组织的弹性伸展能力有关。要使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都呈现增长趋势,离不开日常的锻炼,负重卷绳、捏抓杠铃片,转体、拉伸肌肉,都不失为好的选择。

  专家建议

  绿道健身正当时

  在绿道上的跑步、快走正是增强心肺功能的有效途径,其内在特点是肌肉细胞有充分的氧气供应;外部表现特点是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加快。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需要持续的能量供应。人体肌肉使用的能量,首先使用肌糖原,然后使用血糖,当血糖下降时,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当肝糖原储备消耗后,人体动用脂肪供能,有助于消除堆积的脂肪。

  力量锻炼不可少

  相关研究显示,30岁以后,肌肉质量每10年流失3%-8%,50岁以后,流失速度加速到5%-10%,从而给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维持带来不良影响。此外,由于现代女性对苗条身材的追求,在“以瘦为美”的不良审美观引导下,很多女性对抗阻力量训练有排斥感。因此,抗阻力量训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现代办公方式多为电脑前工作,肌肉长时间发力收缩就一定会产生疲劳,而大多市民不注重拉伸这一消除疲劳的有效办法,此外,科学锻炼的完整程序开始和结束都有拉伸这一步骤,很多人忽略了拉伸这一重要环节。

  科学健身要学会

  建议到各区(市)县的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先做一次免费体质监测,拿到自己的“运动处方”,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更科学。

  人人需要天天运动,建议以周为单位,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通过改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降低体脂含量(针对体重超标人群)的提升体质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各项运动。

  不仅是年轻人需要力量训练,中老年人也需要力量训练,不同年龄段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抗阻力量训练的效益如下:1、逆转因年龄增加或衰老所导致的肌肉质量的丢失;2、静息或基础代谢率提高;3、降低体脂;4、改善身体功能;5、预防糖尿病;6、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7、降低静息血压;8、改善血脂水平;9、调节血管功能及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水平;10、增加骨密度;11、改善心理或精神健康;12、逆转某些衰老因子。建议每周做2-3次柔韧性练习。

  成都晚报记者 孟武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