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立足营商环境 着眼产业发展

2019-01-16 00:19:4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9年1月14日,《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报道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取得的成绩。文章称,目前,涉及川南临港片区的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9项,形成创新成果194项,全国首创创新制度22项。

  《人民日报》2019年1月14日第8版截图。

  以下为报道全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落户泸州。截至2018年12月,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706家(累计5747家),为原存量企业的8.2倍。

  川南临港片区试水川南,服务西南,对接东南亚。目前,涉及川南临港片区的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9项,形成创新成果194项,全国首创创新制度22项。其中,“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纳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复制推广经验在全国推广,“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被国家发改委全国推广。

  高速引擎 开辟制度创新“苗圃地”

  位于四川泸州的川南临港片区,长江穿城而过,留下了出川第一港的“黄金港”,坐拥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地理区位,成为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建设内陆新高地的重要支点。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川南临港片区迅速确定“依托长江、承东启西、协同开放、面向全球”的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快速试水改革突破。挂牌运行第一天,川南临港片区第一家公司——泸州临港辉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办仅用了15分钟,如今,该公司进出口业务量和对智能终端供应链金融服务面增长近10倍,自贸区入驻成为了当地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结合改革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川南临港片区探索优化创新创业制度环境、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机制、整合全球创新创业要素等内容,把川南临港片区作为泸州乃至四川各行业系统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协同开放 区域合力形成“引力场”

  2018年7月12日,首趟广州—泸州海铁联运班列抵达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又一趟海铁联运班列正式运行。

  云龙机场航线恢复,成都、赤水无水港建设,铁水联运开行,“五定”外贸直航班轮等一系列运输航线,形成了协同合作的大动脉。截至目前,泸州“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日臻完善,随着泸州、宜宾两港的整合力度加大,四川水运将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吸引力。

  政务服务互办、口岸监管互认平台,为川南各市带来协同开放的自贸红利。2018年12月17日,泸州市商业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西部地区地级市中首家上市银行。这不仅是“川港澳合作周”的硕果,也是川南临港片区扩大区域开放合作,设立驻香港办事处赢取的“红利”之一。

  川南临港片区协同联动成都片区,与青白江口岸合作,在全国首创平行进口汽车异地监管展销模式;与双流空港口岸合作,建立跨境电商共用综合服务平台,完成跨境电商清关分拨;深化与武汉、南京等沿长江口岸合作,开行至上海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开通泸州至仁川、神户、高雄等近洋直达航线,开通“蓉欧+泸州港”号班列,双向开行“泸州-广州”“泸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通过川南临港片区的协同开放,让泸州乃至川南贸易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经济区,逐步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同时,川南临港片区推出口岸通关“零费用”、保B仓库“零租金”、补贴泸州港集装箱进货车辆的高速路通行费等服务措施,吸引内江玻璃纤维、自贡硬质合金、乐山草甘膦等货物在泸州港进出。

  作为“天府首港”,泸州港是川滇黔基础条件优、运力大、辐射能力强的水运港口。川南临港片区服务滇黔义不容辞,泸州以建设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门户为目标,与昆明、昭通、毕节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政务服务互办、“飞地园区”共建、港口物流互通等合作。启动了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建设,与地中海航运、民生轮船等30多家国内外船运公司合作,实行内外贸同船运输,便捷了企业贸易往来。

  川南临港片区依托泸州港这一天然优势,与沿海沿江沿边的合作不断深入。2018年,泸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7万标箱,同比增长18.5%,占四川水运总量的61%。泸州港进出货物量呈现强势增长。

  协同开放,川南临港片区正在形成新的“引力场”,步步高、万达等中国500强企业入驻,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区域性金融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和九大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装备制造、现代医药、食品饮料等先进制造和特色优势产业,为泸州三大千亿级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平台建设 不断完善口岸功能“试验田”

  目前,随着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临时开放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等申创成功,依托“水公铁空”立体交通体系,运输成本进一步降低,通过平台直接融合川南、渝西、滇东、黔北地区的贸易要素,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泸州进口肉类口岸制定检查验场已通过预验收,预计每吨综合成本可减少500到1000元。预计不久后,泸州及其周边市民就能吃上价廉物美的进口肉类食品,同时也将填补川滇黔市场肉类供应不足的缺口。

  川南临港片区为了满足口岸及其他人才需求,建立统一集中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和组织管理架构,出台了《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理办法》《集聚高层次人才十二条措施》《急需紧缺和实用人才激励办法十条措施》《吸引境外高端人才的工作办法》等办法措施,完善川南临港片区基本制度体系和法规框架,制定“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引进锐仕方达等人力资源企业21家,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引才模式,保障人力资源流动。目前,已引进金融、贸易、物流等人才300余人,人才库储备1300余名,形成“两新”组织486个。

  川南临港片区正加快综合保税区、国家开放口岸、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检验检疫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口岸的申报进度,让新的“口岸模式”为泸州带来更大的发展,让泸州及周边川滇黔经济圈获得更多的福利。

  站在新的起点,川南临港片区这块“试验田”已瞄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做大做强“三大千亿产业”的目标全速前进。

  数据来源: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