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四川2018年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战报喜人

2019-01-19 06:30:0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蓝天白云的美图刷屏微信朋友圈,家乡河流水质清澈引来无数点赞……自2016年底四川省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以来,全省上下挥重拳落实治污行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2018年四川省空气质量进一步向好——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4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优良天数率84.8%,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全省87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77个,同比上升14.9个百分点,沱江16个国考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10个,同比上升56.3个百分点,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创近10年来最好水质。

  四川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背后,有何“秘诀”?

  蓝天保卫战

  施展“12345”组合拳

  提前7天完成国家优良天数目标任务

  “2018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用一组数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2016年冬季,成都平原曾出现连续两周的重污染天气,2018年未出现超过连续5天的重污染天气,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提升,获得联合国2018年度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四川省空气质量提前7天完成国家优良天数考核目标。

  亮眼的成绩,来自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纵深推进和经验积累。“要打赢四川的蓝天保卫战,关键在夏季治臭氧和冬季治PM2.5。”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赵乐晨说,近两年来,四川省通过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监督,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强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等工作,“对症下药,一出手就见效”。

  具体采取了哪些管用的招法?赵乐晨称可以用“12345”来总结,“1”就是把成都平原大气质量改善作为全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集中兵力强力攻坚;“2”就是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夏季臭氧污染防控,一手抓冬季PM2.5污染防治;“3”就是坚持“三个吃药”,在污染累积前“提前吃药”、强化联防联控时各大城市“集体吃药”、污染天气形成后“加大剂量吃药”。

  所谓“4”,就是强化规划引领,强化系统治理,强化科技支撑,强化考核督查四方面工作。在规划引领方面,2018年四川省修订出台《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编制《四川省打赢蓝天保卫战役实施方案》,印发家具、汽车涂装、石化等5个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技术指南等文件。系统治理方面,四川省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地区为主战场,划定了全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实施特别排放限值。科技支撑方面,四川省用好71人大气污染防治院士专家团队,为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把脉问诊,完成大气污染源清单动态更新。考核督查上,四川省出台《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考核暂行办法》,对21个市(州)和18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实行每月排名通报,对质量改善的给予资金激励,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工作推进缓慢的市(州)政府相关领导进行约谈。

  “5”则是狠抓五大工程。即“减排、压煤、治车、抑尘、控秸”,“2018年实施大气重点减排项目597个,新增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150万千瓦。”赵乐晨说,2018年通过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秸秆禁烧责任体系,未发生大面积焚烧污染。

  “2019年,我们将继续以冬季PM2.5和夏季臭氧为主攻方向,把成都平原、川南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蓝天。”赵乐晨说。

  碧水保卫战

  落实谁来干坚持科学干

  沱江流域创近10年来最好水质

  “2018年,全省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取得了‘一升一降一突破’的好成绩。”谈到水污染防治工作,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岳东表示。

  李岳东说,“一升”是优良水质断面比例实现了三年稳定连续上升,达到了88.5%,远超国家下达的79.3%的年度目标任务。“一降”是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实现三年稳定连续下降,控制到了1.1%,也达到国家4.6%控制比例的要求。“一突破”就是沱江流域实现水质改善的巨大突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升56.3个百分点,创近10年来最好水质。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水污染防治攸关全局。特别是以仅占全省3.5%的水资源,却支撑着全省30.8%的GDP和26.2%人口的沱江,更是四川水污染防治的难点和重点。那么,为何2018年四川省在沱江流域污染防治上取得巨大突破?

  “首先是落实了谁来干的问题。”李岳东说,四川省建立流域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河长的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共设河长10658名,省政府还与流域各市签订了沱江水环境质量目标责任书。

  坚持科学干也是关键。2018年,四川省在实施工业源达标计划、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狠抓农村面源控污等六个重点领域发力,采取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岸上外源治理和河道内源整治、污染治理与生态补水相结合的方式,打出一套“组合拳”。

  找准症结,实施精准干。记者了解到,总磷持续超标,是影响沱江水质的重要原因,为此四川省将总磷污染治理作为总攻方向,督促德阳市关闭九顶山43个探采矿权,完成243口矿井井硐封闭工作、20个磷石膏堆场规范化整治,建成年消纳磷石膏390万方的生产线。同时,每月增加两次动态加密监测,“对水质恶化的重点断面及时现场督导并行政约谈,效果明显。”省生态环境厅水环境管理处处长芮永峰说。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四川省对沱江流域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强化督查,督查点位1052个,发现问题点位632个,现已整改完成44.5%。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沱江流域共查处涉水污染环境违法案件1514件,处罚金额1.1亿元,涉嫌环境犯罪移送公安机关63件,行政拘留478件,处罚100万元以上重大案件9件。

  净土保卫战

  全省农用地“摸家底”

  已完成近3万个点位采样制样工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土壤状况直接关系百姓健康。“土十条”要求,2018年底要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完成情况如何?

  “2018年,四川省已全面完成28143个农用地点位和3158个农产品协同点位采样、制样和分析测试,详查成果初稿通过了省级专家审查,已上报至生态环境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环境管理处处长康宁表示,如此大规模的“摸家底”行动,在四川尚属首次。而详查工作重点是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为全省土壤风险管控、治理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土十条”第一条就是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这是土壤污染防治、风险管控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保障人居安全的前提条件。

  为完成如此巨大数量的详查任务,四川省成立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协调小组办公室,由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安排专人集中办公。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评估考核规定(试行)》,加强对详查工作的考核评估。

  下一步,四川省将开展农用地详查成果的集成和运用,根据详查成果开展农用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按照优化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三个类别,对农用地分别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康宁说。

  此外,四川省还全面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按照《四川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实施方案》,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对4514个重点企业地块开展基础信息采集,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354个地块完成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占总任务量96.46%。该项工作将于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信息采集、风险评估、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成果集成等工作。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四川省公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1017家,并督促生态环境部门和相关重点企业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土壤监督性监测和自行监测,确保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记者 殷鹏 制图 朱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