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代表委员聚焦:扩权强县改革,如何再深化再出发?

2019-01-20 05:56:3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赋予县级更多自主权。”

  作为全国县级行政区数量最多的省份,2007年7月,四川省正式启动扩权强县试点,前后共分3批次将78个县纳入试点范围。

  当前,加快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被视为发展基石的县域经济如何找准发力方向?已探路10余年的扩权强县改革又该如何“再出发”?今年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了探讨。

  看现状

  存在“两个婆婆”现象

  在保持现有行政区划不变的前提下,将与地级市相同的部分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赋予扩权县,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是扩权强县改革的内涵。

  渠县是全省第三人口大县,2007年被纳入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名单。省人大代表、渠县县长王飞虎认为,扩权强县试点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渠县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实惠。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问题也同样浮现。在省人大代表、南充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刘松眼里,扩权强县是一套自上而下的政策组合拳。“拳打得是否漂亮,还得看落地效果。”

  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陈健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些审批程序还是绕不过市一级。”他坦言,在具体实践中,不少管理体制上的逻辑没被理顺,“事权界定模糊”“财权与事权不对称”等现象仍然存在。省-市-县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县级政府出现了省和市“两个婆婆”。

  下深水

  进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

  陈健生建议,在深化扩权强县中,要明确实践中的各级权限边界,还需要系统推进行政审批、电子政务等配套改革任务,彻底打开扩权县发展的现实束缚。

  县域主体也在呼吁进一步加大“放管服”力度。王飞虎认为,“放”方面,希望推动项目、土地、环保等审批权力下沉;“管”方面,可大力推行承诺制、备案制,重点加强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服”方面,指导扩权县做好产业和项目规划,优先将环保等补短板项目布局到扩权县,并出台政策支持扩权县资源转化利用。

  要进一步向下放权,需市级密切配合。省人大代表、省人大预算委员会委员易敏利建议,省级层面可以加强对各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统计,加重各市在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的考核比重。

  省财政厅在对省人大代表、遂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经济师杨茂君所提建议的反馈中提到,我省将建立起资金、任务、权力、责任“四到县”制度,充分赋予县级对农业项目的决策权和资金管理权,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接手更多下放的市级管理权限,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省人大代表、武胜县委书记毛加庆介绍,“今年,武胜将重点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主动对接省级部门,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记者袁敏徐莉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