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八旬老人坚持39年 牵着失明妻子逛街、看夕阳

2019-01-24 05:26: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周承祠牵着老伴去看夕阳

  八旬老人坚持39年,牵着失明妻子逛街、看夕阳

  “老伴,慢点,这里有台阶!”

  “好的,我拉着你的手走就是了!”

  在攀枝花大渡口攀钢家属区,一名老大爷佝偻着身子,提醒着身旁的老伴,生怕她踩空摔倒;老太太步履蹒跚,凭着丈夫的指引跟在后面,小心翼翼从石梯上往下走。

  他们走得很慢,画面仿佛都停止在那一瞬间,这样温馨而感人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画面中的老大爷叫周承祠,87岁,老太太叫段素华,76岁。

  39年前,段素华视神经萎缩导致双目失明,39年来,周承祠不离不弃照顾妻子。因为妻子失明,周承祠经常牵着她,一起逛街、买菜、游玩,有太阳的时候,他还会坚持陪妻子看夕阳……这样的日子,已经走过了39年时光。

  周承祠用陪伴书写了最长情的告白,他说,今生,他就是妻子的“双眼” 和“拐杖”,“她去不到的地方,我可以牵着她去;她看不见的东西,我可以讲给她听,而最美的风景就是陪她看夕阳!”

  相识:

  认识三天结婚,他们承诺一生相守

  1月22日下午,攀枝花天气晴朗,周承祠和老伴段素华并肩而坐,享受着冬日的暖阳,与其他几名老人拉着家常,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我们认识三天就结婚了。”周承祠夫妇向记者讲起了他们的爱情故事。周承祠曾经是一名铁道兵,1961年,29岁的他回老家武胜县探亲,经人介绍认识了18岁的老乡段素华,两人一见钟情。“见面的第二天,我就见了她们家亲戚,第三天我们就扯了结婚证。”

  周承祠坦言,父母早年去世,他回家几乎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家的条件好很多,“她没有嫌弃我是穷小子,至今我也记在心里。”

  “结了婚,我们就是一家人,要相守一辈子。”这是周承祠对妻子许下的承诺。同样,段素华也将真心交付给了丈夫:“这一生,我都会照顾好你和孩子。”婚后,周承祠回到部队,段素华则留在老家武胜。尽管两人聚少离多,但他们的感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段素华回忆,那时两个儿子还小,丈夫周承祠在全国各地修铁路,一年才回家一次,平时只能靠书信联系,“那个年代,邮件很慢,一封信抵达需要三四个月,我们都盼望着对方的来信,珍惜彼此的感情。”

  不幸:

  那年她才37岁

  眼睛彻底失去了光明

  岁月流转。在部队呆了18年后,周承祠从部队转业到攀钢工作,段素华便随夫到了攀枝花,之后第三个孩子出生,那时大儿子15岁,二儿子9岁。每天,周承祠早出晚归挣钱养家,段素华则起早贪黑照顾孩子们,有时还要出去打零工。一家五口,挤在50平米的小房子里,日子虽过得有些紧张,但甜蜜、温馨。

  谁也不曾想,厄运会降临到这个幸福的家庭。段素华回忆,1980年的一天,她出门买菜回家后,视力突然变得模糊,看不清楚东西了。丈夫陪着她匆匆赶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是视网膜脱落,没多久,段素华彻底失去了光明,眼睛完全看不见。那一年,她才37岁。

  “看不见了,以后怎么生活?怎么照顾孩子?”无数个问题摆在了段素华面前。“刚开始情绪很低落,有时连死的心都有。”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盲人,生活上所有的事都受到了限制,段素华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她这么年轻就看不见了,你何不离婚重新再找一个。”妻子失明后,周承祠记不起多少次,身边的人劝他离婚,重新组建家庭。但是,周承祠从来不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他年轻时候,还是挺帅的,我都给他说,我们离婚吧,你再去找一个。”段素华笑着说,但丈夫周承祠常常对她说:“我们既然结了婚,就要白头到老,相守一辈子。”这句话,也令段素华感动了无数次。

  妻子:

  丈夫是她的“双眼”

  几乎每天牵着她逛街

  “你看不见了,我就是你的‘眼睛’和‘拐杖’,一切都由我来做!”丈夫斩钉截铁的一席话,让段素华顿时放宽了心。此后,家里买菜煮饭照顾孩子的重担,都落到了丈夫身上,丈夫一头忙工作,一头忙家务,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妻子,常常累得喘不过气。

  段素华在丈夫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悉心的照料下,逐渐从痛苦的深渊中走了出来,重拾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试着做家务事,帮着丈夫照顾孩子。慢慢地,她重新理顺了家中事务。“她切菜比我们切得好,洗衣煮饭样样来,我们好像又回到了以前。”周承祠说,除了炒菜怕油溅烫伤人之外,其他家务基本都能做,“她很能干的。”

  80岁的邻居刘加怀说,这30多年来,只要不下雨,每天早上9点过,周承祠就会牵着段素华的手,去逛菜市场、逛超市,还经常在小区院坝里看夕阳。

  至今,段素华十分熟悉这些走过的路,“下楼最长的楼梯有9步,最短的有5步……”段素华说,每次丈夫周承祠拉着她的手,她都觉得既温暖又有安全感。

  在这条路上,很多街坊邻居都认识老两口,还经常给周承祠开玩笑,“老周啊,你们才恩爱哟,你把别个手拉紧点嘛!”周承祠只是笑着点点头。段素华笑哈哈地对记者说,“我们结婚那个年代,两个人在大街上,都不好意思牵手,现在没觉得不好意思了。”

  丈夫:

  她虽然看不见

  我可以把这个世界讲给她听

  不管走到哪里,周承祠都会细心地为妻子打探前方的路。“你看,这家的菜新鲜,那家的肉质量好”“这边新开了一家超市,那边服装店衣服好看”……每到一处,周承祠都会详尽为妻子讲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自从段素华失明后,周承祠会给妻子读书念报,讲邻里故事、天气变化、单位趣事。1994年退休后,周承祠几乎每天都会拉着妻子的手,一起去集市、超市等人多的地方,“看”新鲜和稀奇。“攀枝花好耍的地方,我们老两口都去过了,坐公交没得问题,儿子开车还带我们去过成都、重庆游玩。”

  孩子长多高了,是不是长胖了,家里新添置了什么家电家具,更换了什么设施……孩子和家里的任何变化,周承祠也会耐心地给妻子讲;孩子们结婚生子了,儿子儿媳家、女儿女婿家是什么样,孙子们有什么变化,周承祠同样会一五一十地说给妻子听。

  日子一天天过去,昼夜更替,四季变换。39年一晃而过,周承祠就如妻子的“双眼”和“拐杖”,替她看世界,带她行千里,周承祠说,“她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是我可以把这个世界讲给她听。

  儿子:

  几十年没吵过架,父母恩爱得很

  如今,周承祠的三个子女都已经成家,还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各自的生活条件都不错。周承祠的二儿子周洪今年51岁,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他从未听见父母吵架,父母恩爱得很,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平时,周承祠夫妇并没有与子女住在一起,依然住在那套50多平米的旧房子里面,“年纪大了之后,几个子女都叫我们搬去和他们一起住,但是我们不愿意,老年人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这里有熟悉的人,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

  周洪说,父母平淡而深沉的爱对他们三兄妹的影响很大,如今三兄妹的家庭都美满幸福。

  “今生娶她,我没有任何怨言。”周承祠说,结婚时既然许下诺言要相守一辈子,那不管遇到什么惊涛骇浪,都要一起面对,他会一直照顾好妻子,直至终老。

  “今生嫁她,我一点也不后悔。”在妻子段素华的内心深处,总感觉欠丈夫的太多,对不起丈夫,她说,能够嫁给周承祠,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福气,丈夫对她的好,对这个家的付出,她此生无以回报,只希望陪着丈夫到老。

  平淡:

  最美的风景是一起看夕阳

  他们的爱情事迹在小区广泛流传,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邻居们说:“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我们都很羡慕呢。”

  86岁的牟启玉说,近40年来,她也经常看见周承祠牵着段素华的手,慢慢地走在她家门口的小道上,虽然两人已经白发苍苍,但是依旧恩爱如初,“他们虽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却有着平平淡淡的幸福和感动。”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只要有阳光的日子,周承祠会牵着妻子段素华,到楼下的院坝里看夕阳。“年轻的时候,我们就约定,等到老了的时候,就要一起看夕阳。”周承祠说,最好的爱是陪伴,最美的风景就是陪妻子一起看夕阳。

  采访结束时,夕阳西下,周承祠指着山那边对妻子说,“太阳落山了,该回家了。”起身,段素华一手拿着凳子,一手牵着丈夫周承祠的手,往回走,她说,“他年纪比我大10岁,走路都很累,他拿不动的东西,都由我来拿。”

  走到四楼的楼道转角处,周承祠太累了,需要停下来休息,段素华又停下来等着丈夫,她说,“希望时间可以走慢一点儿。”

  程桂英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江龙 摄影报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