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记者再走长征路丨永不止息的长征精神

2019-07-21 23:30:5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重庆7月20日电题:红军洞 红军路 红岩村——永不止息的长征精神

    新华社记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那场伟大远征已过去了80多年,不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一页,也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无价的精神遗产。

    今天我们沿着红军的足迹,重温长征精神,感受先辈们爱党爱人民的赤诚之心。从红军洞到红军路,从红岩村再到当下的发展,长征永远在路上,长征精神永不止息。

    在艰难困苦中蹚出走向胜利的路

    在重庆綦江区石壕镇,至今还保留着一段“原生态”的红军路。那是一条土石相间的陡峭山路,旁边是浓密树林遮掩下的山谷。这条山路许多地方还很狭窄,每一次落脚,每一个转身,都可能踩落石块摔倒。

    红军路终点的路牌上是这么介绍的: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后,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红一军团8000余人从贵州松坎出发,经箭头垭到达重庆石壕场,在此驻扎后,部队于1月22日开拔,前往贵州开始一渡赤水。

    重庆綦江区委书记袁勤华说,当地尽可能保留这条路的原貌,是为了让今天的人们能够更加真切体会到红军走过长征的艰辛。

    而红军长征所克服的艰难困苦远远不止于道路难行。他们穿着草鞋或打着赤脚,背负着装备行李,牵着马匹,还要以担架、搀扶等各种形式带着伤员,很多时候天上有敌机轰炸,背后有敌军追击。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沿路上,平均几乎每天有一次小的战斗,平均每天走七十一华里。“如此大军以此平均速度走过许多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带,这真是一种惊人的行走。”斯诺感叹。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是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的。“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怀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党和红军在艰难困苦中一步一步走出了胜利的路。

    军民相依播撒革命火种

    在重庆綦江区石壕镇、秀山县雅江镇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红军洞”,成为当地老百姓怀念红军、传承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

    雅江镇江西村村民李之文指着山脚下一个半人多高、深十多米的石洞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李木富曾在此救护了一名受伤红军。那名红军的脚后跟被子弹打伤,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李木富将他藏在家后的岩洞里,铺上厚厚的草让他休息,并为他上药、送饭,熬茶水给他洗伤口。

    李之文回忆,父亲曾说,当年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经常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那名红军走后,父亲一直念着他,盼着他能平安回到队伍里去。这名红军就是日后的开国将军段苏权,49年后他千里迢迢重返秀山,寻找救命恩人。这段故事就这样被载入当地党史。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长征路途中,红军所到之处都努力赢得百姓的信任,也播撒下革命的火种。那些红色的记忆,那些军民相依的深情,刻在历史的年轮里,代代相传。

    对于红军到石壕的故事,57岁的陈文全如数家珍。他的父亲和祖父都见过红军,打小就给他讲述红军的故事。从17岁开始,陈文全就义务维护当地的红军桥。20世纪90年代,他又出资购买了3000多块砖瓦,和村民一道翻新了红军桥。“父辈说,他们对红军桥有感情,既然住在这里,就要爱它,关心它。”陈文全说。

    重庆酉阳县南腰界镇是重庆境内唯一建立省级苏维埃政权的地方。走在今天的南腰界,“红军”无疑是最鲜明的要素。这里的道路叫作“红军中街”“红军新街”,这里的医院叫作“红军医院”,这里的小学院墙上镌刻着五角星。这里许多百姓都记得长辈讲述的红军故事。

    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党和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实现了长征的伟大胜利。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长征精神永不止息

    青山苍翠,盛夏时节的重庆红岩村掩映其中,人流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到这里,感悟红岩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红岩村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全面抗战爆发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老战士,来到这里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也把长征精神和革命真理,撒播在山城人民心中。

    “我们要从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汲取信仰的力量,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正在红岩村参观的一名游客在留言簿上写下这样的感慨。

    从长征的终点不断出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党领导人民一路前行,长征精神也在新时代不断拓展延伸内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未来也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长征永远在路上。无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记者丁玫、胡璐、周闻韬、伍鲲鹏、关开亮、薛笔犁、李䶮、杨建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