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一片丹心世代传

2019-07-26 20:35:1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骑兵连,冲锋!”

伴着一声口令,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独立骑兵连数十骑人马如箭离弦。连长尼都塔生驭马冲锋在前,一名骑兵高擎连旗紧随其后。鲜红的旗帜迎风招展、猎猎作响,旗上“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几个大字清晰可辨。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70年前曾是尼都塔生的曾祖父土登宫保面临的选择题。

玉树在新中国成立前仍沿袭千百户制度。土登宫保所在的东坝家族,是清朝政府册封世袭、管辖超过百户牧民及僧侣的“百户”。1949年,土登宫保和其他“千百户”被迫前往西宁,向军阀献马匹。行至半路,他们得知西宁解放的消息。是把马匹赶回玉树,还是送给解放军?

向前走!土登宫保带头做出选择:迎接解放军、拥护共产党,积极促成玉树和平解放。高举党的旗帜、走民族团结道路,从此成为这个家族的坚定选择。

70年来,从土登宫保到尼都塔生,一家四代初心不改,铁心跟党走、赤诚报党恩,红色家风在高原藏家代代传承。

恪守一条家训——

“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在尼都塔生的记忆里,东坝阿宝是位严父,要得到他的表扬难之又难。

2014年10月,当他打电话告诉父亲自己入党的消息时,父亲的赞许令他至今记忆犹新,“不错!不错!不错!他接连说了3遍。”

父亲为什么把入党看得那么重?尼都塔生说,这是因为曾祖父留下了一条特殊的家训。

1952年,土登宫保弥留之际,召集子女亲属当面再三嘱咐:“东坝族人必须跟党走,绝不可三心二意。”

留下这条家训,土登宫保经过慎重考量——

早年到四川甘孜做过买卖的他,曾听过当地人对红军的评价。那时候他便知道,“共产党的部队做买卖很公道,对民族信仰也非常尊重”。

到西宁送马,参加解放军的入城仪式,亲眼看到群众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拥护,他更坚信这是一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

离开西宁时,解放军不仅给他们回赠了丰厚的礼物,还送给他们一面五星红旗。土登宫保带着这面国旗翻过雪山、穿过草原、回到玉树,把它挂在自家房屋最高的地方。

在尼都塔生看来,曾祖父的家训其实包含了两层涵义:“跟党走”是基本要求,“不可三心二意”才是真正的考验。

尼都塔生的祖父彭措旺扎用一生的行动,为后人树立了标杆。

尼都塔生熟知祖父6次申请入党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玉树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彭措旺扎为部队当翻译。近距离与解放军接触后,他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

在某些“百户”受到挑唆发动叛乱时,彭措旺扎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此后,组织对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严格考察。其间,彭措旺扎又5次递交入党申请书,直到1960年才如愿以偿。

彭措旺扎开创了玉树地区“康巴世族”入党的先例,在当地产生积极影响,为稳定地方、维护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

“两头尖的针不能缝衣,三心二意的人一事无成。”祖父一心向党的故事,让入党成为尼都塔生心头的神圣大事。2008年,考入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后,他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因为不满18岁,申请书被退回。

2011年,考入原昆明陆军学院后,他又郑重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然而,由于理论素养和文化课存在短板,他仍然未能如愿。

想到祖父的入党经历,尼都塔生没有气馁。他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补齐文化课短板,终于在大三那年被组织批准入党,成为家里的第13名党员。

70年来,尼都塔生一家先后有16人光荣入党,“跟党走”3个字已融入这个藏族家庭的血脉基因。

传承一腔赤诚——

“维护民族团结,在党和藏区群众间架起连心桥”

“静静坐着的百户”——年过七旬的僧人尕德才仁聊起东坝家族,对彭措旺扎在群众口中的这个称呼印象深刻。

这一称呼形象描述了彭措旺扎在面对风浪考验时的态度——“静静”代表坚定不移的立场,而“坐着”是指“坐”在党的立场上。

上世纪50年代末,旧势力蠢蠢欲动,玉树地区社会动荡,人心浮躁。彭措旺扎笃定地跟随共产党,没有丝毫动摇。

为了挫败反动势力的阴谋,时年20岁的彭措旺扎将家中的马匹和武器全部上交政府,并动员群众向政府捐赠武器弹药和财物。

彭措旺扎还不厌其烦地动员群众:“不要乱来,不要乱跑,要听党的话!”他甚至写了同样的声明,让人散发到邻近地区。

“我们作为少数民族干部,肩负着维护民族团结,在党和藏区群众间架起连心桥的使命。”说起父亲当年的壮举,东坝阿宝由衷自豪。

东坝阿宝从父亲身上继承了维护民族团结的使命感。他带头迎娶平民家庭的女儿,主动接纳来自藏汉家庭的儿媳妇,推荐提拔外来援藏干部,用实际行动立起民族团结的鲜明导向。

过去,玉树杂多县和西藏接壤的地方,牧民间经常因为草场圈占等问题发生纠纷,甚至引发流血冲突,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多年来,从土登宫保到彭措旺扎,再到东坝阿宝,总是主动出面解决纠纷,全力维护社会团结稳定。

2015年,尼都塔生军校毕业后,走进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民族团结模范连”荣誉称号的玉树独立骑兵连。骑兵连的传统和家风的熏陶,让他更加注重维护民族团结。

4年来,尼都塔生坚持资助一对家庭困难的姐弟完成学业,经常陪伴照顾84岁的老人东周卓玛,帮助经济困难的牧民解决就业……渐渐地,巴塘草原上的群众把他的电话当成“爱民热线”,“遇到麻烦,最先想到的就是他”。

尼都塔生还带动全连发扬优良传统,发动官兵轮流照顾驻训点附近几位生活困难的老人,帮老人理发、捡拾牛粪、修理房屋,为生病的牧民送医送药。

时间长了,官兵和牧民亲如一家。牧民们时常帮助连队宰杀牲畜、做藏式血肠,战士骑马路过村庄,也经常受邀喝一碗藏式茯茶。

永葆一份情怀——

“宁可饿着肚子受着凉,也要对得起老百姓”

自15岁进入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到22岁毕业于原昆明陆军学院,尼都塔生在昆明生活了整整7年。

7年间,这个来自玉树的康巴小伙子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云南话,爱上了麻辣川菜。

然而毕业分配时,当他从数十个单位中看到“玉树独立骑兵连”这一选项时,毫不犹豫便做出了选择。

看过世界繁华,依然情系高原,这是尼都塔生的选择,也是一家几代人扎根高原、牺牲奉献情怀的延续。

《玉树州志》里对尼都塔生的祖父彭措旺扎的记载,以这样一句话结束:“1989年4月20日11时55分,因操劳过度,心脏病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心脏骤停,逝世在办公桌前,年仅51岁。”

代代立身为范,凝成家风相传。

在东坝阿宝的记忆中,父亲彭措旺扎对孩子多是“身教”,很少“言传”。但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却让他铭记至今:“你就是宁可饿着肚子受着凉,也要对得起老百姓。”

这句话,他记住了,也做到了。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大地震。时任玉树州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的东坝阿宝正在西宁住院治病。得知消息,他立即起身,赶回了满目疮痍的玉树。

回到玉树,他顾不上受灾的家人,立即承担起全国抢险救援部队、各地志愿者队伍的协调工作。全军12000多名救援官兵,全国100多支志愿者队伍、数千名志愿者的抢险救援行动都由他协调。

司机毛仁青记得,连续18天,东坝阿宝早上一起床就先吞下一大把药,然后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回到帐篷休息。

地震发生后,远在昆明读书的尼都塔生心急如焚。他多次向学校递交请战书,请求回玉树救灾。但因课时安排等原因,学校没有允许。

忆及往事,尼都塔生说:“现在好了,我就在玉树骑兵连,可以一直守着我们的玉树。”

深藏一个情结——

“成为解放军的梦想种子,70年前就播下了”

尼都塔生是东坝家族的第一个解放军战士。但在他看来,“成为解放军的梦想种子,70年前就播下了”。

70年前,给解放军送马后,土登宫保将解放军迎进玉树。这片古老的土地,第一次留下了人民军队的足迹。

为部队当翻译期间,彭措旺扎与西北野战军骑兵团官兵一起奔袭突进,为玉树的和平稳定作出了贡献。出于对解放军的热爱,他借来一身军装,拍下了东坝家族的“第一张军装照”。

东坝阿宝年轻时曾报名参军,但因多种原因未能如愿。抗震救灾期间,他亲眼看到“解放军来了人心定”的感人场景,加之长时间与部队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战场上并肩战斗,对人民军队愈加亲近。2008年,得知原昆明陆军学院民族中学在玉树招生,他全力支持尼都塔生报考。

把年仅15岁的孩子送到千里之外求学,尼都塔生的母亲卓玛才吉万般不舍。但送尼都塔生入校时,卓玛才吉还是一再叮嘱他:“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你一定要把握住。”

当骑兵,知马爱马是必修课。东坝阿宝年轻时学过兽医,在他的点拨下,初进骑兵连的尼都塔生掌握了许多养马技巧,还驯服了一匹名叫“枣红”的烈马。

在妻子陈玉英眼中,尼都塔生“回到了玉树,但并不着家”。“我怀孕期间妊娠反应严重的时候,他都不在。”说到这里,陈玉英扭过头揉揉眼睛后又认真说道,“这事业很光荣,再难我也支持他。”

尼都塔生没有辜负家人的支持。

进入连队后,步兵出身的尼都塔生和新兵一起参加骑术训练,被马颠得大腿鲜血直流,劈刀练到胳膊都抬不起来。20多天的极限训练下来,他顺利攻克了当好骑兵的第一道难关。

掌握基础技能后,他便带着战士主动挑战双刀劈刺、乘马越障等高难度课目,探索出适合高原环境的雪地侦察、快速出击等10多种骑兵战术。

担任连长不久,着眼体制编制调整,他又开始探索传统骑兵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推动骑兵向现代化转型。

转型发展的路上,尼都塔生如同巴塘草原的骏马,一路奋蹄,冲锋驰骋。

上图:7月1日,尼都塔生(左一)带领全连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樊文斌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