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拳拳爱国心 殷殷报国志

2019-08-08 20:13:2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阵阵夏雨驱散灼人烈日,渤海之滨的北戴河敞开怀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8月2日至7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58名专家人才来到北戴河休假。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优秀专家人才代表,为祖国的科技创新、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建设者。

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专家们爱国奋斗之情,始终与祖国的发展、民族的进步同频共振。

爱才惜才 无限关怀

绿荫缀斜阳,白浪逐沙滩。很多参加休假的专家沉浸在美景之中,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

“休假活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关怀,周到的组织、热情的服务使我深受感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洪茂椿说。

邀请专家暑期来北戴河休假,是党和国家重视和关心专家人才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体现了党和国家真诚地爱护人才和成就人才。

为期一周的休假,除休闲放松外,专家们还可以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外出参加游览,聆听健康知识讲座,观看电影,参与联欢会……

山海关的“天下第一关”匾额下,留下了专家们张张笑脸;《流浪地球》《古田军号》等优秀影片,丰富了专家们休假期间的文化生活。

休假活动也为专家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很多人此前未曾谋面,但怀抱着同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很快相识相知,交流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重庆工商大学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贤明在与不同领域专家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头脑风暴”的力量。“不同领域之间的碰撞,有助于思想的交流互补。”张贤明说。

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3日在北戴河看望慰问暑期休假专家,他强调,广大专家人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大力弘扬勇攀科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做爱国奋斗的模范引领者和改革创新的奋力开拓者。

党和国家的关怀,令专家们深感责任重大。

“带着党和国家的嘱托,我会更加勤奋努力地进行数学研究,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张伟平说。

辛勤耕耘 默默奉献

12年前,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研究员岳巧云放弃了国外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国,成为在一线工作的检疫员。

多年来,她用脚步丈量大地,收集制作了500多个物种的7万多个标本,建设病媒生物DNA条形码检测数据库,创新病媒生物检疫技术,解决了传统鉴定技术的诸多问题,为服务好国家的海关卫生检疫事业贡献自己的年华。

本次受邀参与休假活动的专家,很多都和岳巧云一样,多年来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一线,默默耕耘,辛勤奉献。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姬秋梅从事牦牛遗传育种研究,常年在那曲、阿里等高海拔地区工作。“牦牛可以进行物资托运,还能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我们正在研究野牦牛驯化育种,提高牦牛的品质。”

“只有坐得住冷板凳,在一线中不断钻研,才能获得创新的真功夫。”天津市天锻压力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设计院副院长潘高峰负责主持企业重型锻压设备的研制,通过不断提升民族工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助力民族工业在国际社会收获更大尊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一颗颗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之心,铸就了一个个高端科技的“中国芯”。

“乙烯压缩机国产化的过程,我们走得很艰难。但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只有依靠不断的研究和奋斗来寻求新的突破。”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姜妍率领设计团队,实现了中国乙烯压缩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珍惜荣誉、务实低调、爱岗敬业,是我的十二字箴言。”姜妍说,她把设计制造出的产品当作自己的孩子,“把120万吨乙烯压缩机做好,是我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耐得住寂寞,禁得住挑战。专家人才们的“匠心”,筑成的是科技发展之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功立业 再谱新篇

福建农林大学农产品品质研究所教授郑金贵与新中国同龄,在本次参与休假活动的专家中最年长。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依旧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不息。

“跟随新中国的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我始终觉得应该在国家最需要的项目上攻坚克难。目前我正率领团队进行防癌食品的研究,这一项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密切相连。”郑金贵说。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的研究聚焦在小麦条锈病上,“我将通过科学研究,为旱区农业、粮食安全、绿色农业多做贡献,提升农业发展潜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

渤海之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院长骆芃芃挥毫泼墨,写下了“近者悦 远者来”六个大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无数专家人才的不懈奋斗,引领着不同行业领域经历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水准的飞跃和精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大庆油田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伍晓林从事表面活性剂国产化研究,带领团队25年来不懈努力,解决了表面活性剂的国产化问题,推动大庆油田的三次采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如今谈到‘铁人精神’,不仅仅意味着我们要继续艰苦奋斗和开拓进取,还要求我们要有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伍晓林说,“超越权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我们仍然在前行的道路上,希望能够通过科研创造进一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科技发展带来“硬实力”支撑,也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提供“软实力”保障。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芒。

“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字,文字书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础。”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表示,书法艺术是一个民族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

孙晓云用小楷抄写“四书”,又用行书抄写30篇赋,面向大众出版发行,“通过这种方式将文字与文化相结合,既传播书法艺术,又传播了传统文化。”孙晓云坚信,在新时代,中华文化必然绽放得更绚烂。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怀揣建功立业之志,专家人才们收拾行囊再出发,助力伟大祖国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新华社北戴河8月7日电 记者王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