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专家:让中国接受美国霸权太幼稚 中国需要尊重

2016-05-26 15:05:17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发布者:isenyang点击量:

专家:让中国接受美国霸权太幼稚中国需要尊重

    近日,一组“东风-21D导弹作战全程”的模拟画面在网络上曝光,展示了东风-21D弹道导弹攻击航母的全过程。

   华盛顿“对华制衡”战略的缺陷

  【美】罗伯特·A·曼宁

  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假设遭到质疑

  随着中国在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越来越多展现其不断增长的经济、外交和军事实力,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上的共识正在逐渐瓦解,这也引发了有关未来美国对华政策向何处去的争论。其实早在奥巴马政府2011年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彰显其对亚太地区的优先重视时,过去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些核心假设就已遭到质疑,那些假设曾在从尼克松到奥巴马的美国八位总统任期内发挥了指导作用。

 

  中国在1979年后实施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现代化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不到2000亿美元飙升至2014年的10.3万亿美元。美国对华政策在这方面一直以来的假设,就是随着中国的繁荣发展以及中产阶级群体的快速成长,政治改革终将到来,即便不是彻底民主化的话。第二个假设是随着中国逐渐融入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体系、变成美国所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主要获益者,它会认为成为该体系“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最符合自身利益。

  制衡中国战略是否可行令人怀疑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认为,当前这种尽可能合作并管控分歧的美中关系需要反思。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哈里斯等一些美国人士坚称,中国寻求在亚太地区获得霸权地位。他们承认美中关系的复杂性,但更多地把中国视作威胁而非合作伙伴,认为中国寻求有别于当前“开放、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替代性体系。

  这一阵营的人士呼吁遏制中国,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加强盟友和安全合作伙伴的力量,寻求在南海和东海问题上压制北京,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另外有人呼吁要将中国孤立于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区域性贸易协定之外。同属“制衡”阵营的声音中,还有人要求在人权和民主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希望借此在中国引发“颜色革命”。这种观点背后的逻辑是西式民主会让中国变得和美国一样。但即便是不考虑其政治体系如何,仅从民族主义仍将继续存在这点上看,中国就依然会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

  这种压制或制衡中国的方式是否可行在多个层面上都令人怀疑。同苏联不一样,中国既融入了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也融入了区域一体化经济之中,并且还是美国几乎每一个盟友的最大贸易和投资伙伴。事已至此,如何还能孤立中国呢?另外不要忘记,北京还持有1.3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帮助支撑着美国预算赤字。

  如果有人认为类似中国这样的一个崛起大国会理所当然地接受其并未参与制定的那套规则,而且不想在塑造国际机构或组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影响,那将十分幼稚。中国的战略目标是获得一个大国理应受到的尊重。如果现有国际机构能够通过改革给予中国更重要的地位,就像IMF所做的那样,那么北京会在这些机构的框架内发挥积极作用。但如果相关机构拒绝进行调整以回应中国的利益关切,那么北京就有可能寻求替代性方案,这也就是亚投行所体现的情况。

  这种制衡战略的另一缺陷在于,它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和合作伙伴都将与美国站在一起来对抗中国。事实是所有地区国家都在避免不确定性(其中也包括美国和中国)。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旨在制衡中国,这当然也是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及合作伙伴的希望。但如果让这些国家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那将是它们最糟糕的噩梦。对于美国可靠性的怀疑一直存在,而且所有国家也都明白,地理环境永远无法改变。

  对华政策只是美国更大挑战的一部分

  同制衡战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有一些人认为中国崛起和影响力增强不可避免,美中两国需要相互适应。他们虽也支持美国制衡中国,但同时认为维持全球和地区稳定需要美中两国在利益重叠的领域开展合作,比如全球经济、气候变化、恐怖主义和核安全问题等。还有一些人从当前美国对华政策出发,认为美中要在更加广泛的层面进行合作,同时也要管控和缩小分歧。其他人则认为,不断发展的中美关系将在艰难中寻找利益平衡。套用一句邓小平的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过,很难想象两国能在东亚安全体系、人权、尤其是亚太共同体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共同立场。美中之间的争论,其实是在多极世界背景下美国优势地位遭遇更大程度心理和政治挑战的一部分。美国仍然拥有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它在这个世界中的运转日趋艰难,很多人都在怀念过去的单极世界,但那已无可能。

  尽管美国国内在对华政策讨论中存在诸多杂音,但我认为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同时也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中两国的基本关系还是系于找寻一个双方均可接受的利益平衡。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有关核、导弹、全球共有空间(网络和外太空)等问题的战略稳定框架。美国在东亚有着持久和长期的战略利益,但该地区也是“中国的后院”。美中两国都需回答如下问题:美国究竟可以接受中国在亚太地区扮演何种角色?中国究竟可以接受美国在亚太地区扮演何种角色?而美中关系将在何种程度上保持在合作大于竞争的轨道上,可能最终将取决于三个目前还未得到解决的关键问题未来将会如何得以解决,即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以及南海争端。

  归根结底,对华政策只是美国所面临的更大挑战的一部分。这个更大的挑战就是:面对一个权力日益稀释的多极化世界,美国如何在确保自身利益的同时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对于中国而言,其对美政策的主要挑战则在于如何定义自身作为大国的身份和角色。(作者是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国际安全中心、“战略远见计划”高级研究员,曾担任美国副国务卿高级顾问,本文由王晓雄翻译)

 

 


分享到: